以法为剑行侠仗义

2020-01-07 10:54:43 来源: 瞭望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就是我的使命。”

  ➤整整6年,60多次往返相关部门,为100多位农民工讨回血汗钱

  ➤“很多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起来都是亏本的。”

  ➤依然坚守在公益律师岗位的前辈和陆续加入的新同事,让杜伟看见了希望

  ➤光有不坠青云之志是不够的,要用两条腿走路,实现自我造血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徐步云 吴光于 实习生 姚灵

  

  “维什么权?不要以为你是律师,小心你自己都走不出去!”2014年,杜伟为农民工吴大哥维权,刚踏进建筑工地,就被一群彪形大汉团团围住。他据理力争,却被关进了一间办公室。

  作为一名法律援助律师,杜伟并不是第一次遭遇这种险境。面对威胁,他从未退缩。从小心怀侠客梦的他,以法为剑,维护着公平与正义。

  勇闯江湖

  2007年,1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到四川阿坝务工。一年多后,他们的工资被拖欠,有人甚至被欠了三四万元,少的也有好几千元。

  “父母的医疗费、孩子的学费、买种子和饲料的钱……他们等着的,都是养家糊口的钱。”杜伟说,这些农民工大多是家里的顶梁柱,一旦工资被拖欠,全家温饱都难以保证。

  杜伟将这100多位农民工作为原告,将建筑公司、开发公司作为共同被告起诉到人民法院。但由于开发商和建筑公司之间互相推诿扯皮,案件一度中止。他前后60多次前往法院等相关部门,用了整整6年时间,为这100多位农民工讨回了血汗钱。

  “很多农民工兄弟文化程度不高、维权意识不够,再加上缺少劳动合同等关键证据,以及诉讼程序复杂、阻碍不断等原因,欠薪案一办好几年的情况并不少见。”杜伟说。

  除了为农民工欠薪案件斡旋6年,杜伟还曾为农民工工伤案件跋涉千里。

  四川农民工老牟远赴东北打工,在一个建筑工地工作时,受了工伤。包工头给了他几百块钱,让他先回家治疗。回到老家后,老牟的伤情继续恶化,为了治伤,全家不得不举债筹款。当他再次给包工头打电话时,却发现对方已经无法再联系上了。

  “农民工一旦遭遇工伤,不仅是几个月白干的问题,还带给整个家庭巨大的伤痛。”老牟找到杜伟,他们决定千里维权。

  当时正值寒冬,东北地区冰天雪地。由于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老牟是在工地受伤的,杜伟在当地住了20多天,和农民工一起吃住睡,收集证据,同相关部门和建筑公司协商……经过多次交涉,他最终为老牟争取到近20万元的工伤赔款,让他的治疗费有了着落。

  穷且益坚

  “很多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起来都是亏本的。”杜伟说,接一个案件补贴很少,从2007年到2010年间,他每个月收入只有1100元,与其他律师相比天差地别。

  “好好的商事律师不做,为什么要去做公益,是不是技不如人?”“要是不做公益律师,你也能像其他同行一样过上体面、让人羡慕的生活。”面对同行的质疑与亲友的劝解,杜伟也曾一度彷徨:“如果哪天身体扛不住了,连医药费都出不了怎么办?”

  除了经济压力,杜伟的团队还不断面临人才流失的考验。很多曾一起共事的优秀年轻人,最后都选择离开,另谋出路。杜伟说:“我能理解,都是人之常情。”

  最难的时候,团队只剩下5个人,而一年要办几百件案子,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开4个庭。杜伟也成了律所里唯一坚持到现在的人。

  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

  依然坚守在公益律师岗位的前辈和陆续加入的新同事,让杜伟看见了守住心底那股侠义的希望。但光有不坠青云之志是不够的,从2019年起,杜伟开始摸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我们总说要让农民工兄弟姐妹有尊严地生活,我们公益律师也需要有尊严地生活。”杜伟尝试在律所推行改革,让一部分律师继续坚守公益法律服务,继续为弱势群体无偿打官司,另一部分律师则去开拓、承接收费案件和商业案件,两条腿走路,实现自我造血。

  他举例说:“比如,我们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法治体检,在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将法律保护关口进一步前移,有效避免违法解约等行为,从而与法律援助实现双赢。”

  500多面锦旗

  农民工被欠薪、孕期女职工被开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被侵犯、老年人拿不到赡养费……13年来,杜伟和他的团队坚定站在弱势群体一方,从不动摇。

  但从事法律援助,并非杜伟最开始的选择。

  大学毕业后,他在一家国企做法务,代表企业处理劳动争议、职工工伤等案件。当时,一个农民工在某特大桥梁的施工现场,不慎从数十米高空坠入水中,生命垂危。但他是由劳务公司招聘的,与杜伟所在公司没有劳动关系。当时,杜伟站在公司立场上,坚持依法不赔偿,而劳务公司已经是个空壳子,受伤工人无从维权。

  “他的伤情是二级伤残,下半身基本瘫痪,需要巨额医疗费。如果没有工伤赔偿金,他一家人怎么办?他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啊!”虽然杜伟通过工会的困难帮扶,为受伤工人争得一些补偿,但内心十分失落,甚至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怀疑。

  后来,杜伟回老家休假,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家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招聘,便毫不犹豫地填了入职申请表。“虽然放弃了优渥的工作,但心里反倒不再矛盾。”他说。

  经历过困难,承受过委屈,看得见希望。

  “近几年,我们代理的农民工维权案件数量大幅下降。2019年一共办了十几件。”杜伟说,现在他能够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普法宣传教育上。

  随着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越来越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正在形成。“过去实施法律援助主要依照国务院相关行政法规,现在法律援助法正在制定。”杜伟也参与其中,“要让老百姓打得起官司,让他们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让法律成果惠及更多人。”

  杜伟说,最让他自豪的不是团队获得了多少荣誉,而是他们收到的500多面锦旗。因为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凝聚着他们与受援人之间的情谊。

  “我的内心很快乐、很满足,我愿意在公益律师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推动更多律师参与到法律援助事业中来,让公益事业实现良性循环。”杜伟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就是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