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额改革推迟削弱IMF代表性

2020-01-08 10:45:39 来源: 瞭望

 

推进IMF份额和治理改革,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IMF中所占份额是历史的必然,是大势所趋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羌建新

  

8月9日,美国华盛顿,行人经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部 刘杰摄/本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18日宣布,维持IMF现有资金规模不变,将份额调整推迟到不晚于2023年底。

  份额在IMF资源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未能调整份额比重削弱了IMF的代表性、治理能力和合法性。中国、巴西、印度等国家财经官员均发表声明,对IMF第15次份额总检查未能就增加份额和调整份额比重达成一致表示失望。

  IMF理事会一般定期(通常每隔5年)进行份额总检查。份额总检查解决两个主要问题:总增资规模以及增资在成员国之间的分配。

  推进IMF份额和治理改革,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IMF中所占份额是大势所趋;同时由于IMF份额和治理改革涉及到成员国之间权力再分配和既得利益的调整,发达国家不会轻易放弃其在IMF中的特权和既得利益,因此,IMF份额和治理改革必然是一个充满博弈和曲折的历程。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IMF所占的份额比例偏低、代表性不足,这一状况不仅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现实不符,也对IMF的代表性、治理能力和合法性造成影响。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面对空前严重的全球金融稳定压力,发达国家再也无力包揽IMF的资源筹集,不得不求助于新兴经济体施以援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12月,IMF在完成第14次份额总检查的基础上,通过了新一轮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根据方案,IMF特别提款权将从约2385亿增加一倍到约4770亿;超过6%的份额比重将转移到富有活力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从代表性过高的国家转到代表性过低的国家,同时保护最贫困成员国的份额比例和投票权;并设定第15次份额总检查在2014年1月之前完成。

  上一改革方案在拖延多年后终获通过,于2016年12月正式生效。

  然而,随着国际金融危机阴霾逐渐散去,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于借重新兴经济体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的需求下降,推动全球金融体系改革的意愿也随之消退,IMF份额和治理改革的步伐趋向放缓。

  份额和治理改革是IMF改革的核心。通过份额和治理改革,形成与成员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相适应的份额结构,既是提高IMF合法性的关键,也是提升IMF有效性的关键。

  此次份额和治理改革没有取得进展,会限制IMF全球金融体系“减压阀”和“稳定器”作用和功能的发挥。尤其在当前全球增长持续放缓、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金融脆弱性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这种状况更令人忧虑。

  (作者为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