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2020-02-17 14:01:43 来源: 瞭望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为打好三大攻坚战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从各种社会痛点出发,创新思路、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破解“城市病”,让治理的针脚更细密,城市的运行更顺畅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张康喆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第一位,继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着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1月17日至18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进一步做好政法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国家法官学院副院长蒋惠岭说,政法工作事关国家政治安全、社会大局稳定、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安居乐业,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甘肃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焯看来,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谋划部署新一年政法工作的一次非常重要、非常及时的会议,明确了形势“怎么看”、工作“怎么干”、队伍“怎么建”等重大问题。

  为打好三大攻坚战保驾护航

  法者,天下之仪也。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节点,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会议提出,为打好三大攻坚战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会议提出,完善政法机关与金融机构、行业监管部门协同配合机制,并把依法办案、追赃挽损、维护稳定结合起来,严防形成风险综合体。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法治化的经济环境。会议强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将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健全涉企冤错案件依法甄别纠正的常态化机制。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法治环境,对于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说,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法治政府是关键。政府诚实守信、依法行政,才能让企业家吃下定心丸。

  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圆满收官;开通欠薪求助绿色通道,让农民工不再“忧薪”……2019年亮眼的成绩单,见证了政法工作助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坚实步伐。

  会议提出,依法防范打击脱贫攻坚领域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惩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的犯罪行为,快审快执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让“法律扶贫”助推精准扶贫。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精准扶贫的有效开展,法律扶贫十分关键。法律扶贫不仅能维护贫困合法权益,还有利于营造农村守法用法氛围。

  美好生活,离不开绿水青山蓝天。会议强调,全面落实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健全刑事制裁、民事赔偿和生态补偿有机衔接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责任制度,深化环境资源案件管辖制度改革,用法治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受访专家说,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做好对各类风险源的防控化解,主动创稳、源头维稳、制度建稳,一定能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功能作用,为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建设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

  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推进矛盾风险防控化解、积极探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世界银行2019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排名跃升至第31位,其中司法程序质量排名世界第一。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另一方面,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即将实现,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正义维护、权利救济、安全保障、服务供给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这要求政法机关从各种社会痛点出发,创新思路、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徐汉明说。

  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已进入决胜之年。一路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一些社会强烈关注的大要案件水落石出,顺应民心民意,彰显法治权威。

  马怀德说,此次会议提出向一些重点行业领域的“顽症痼疾”动刀,形成打击、整治、管理、建设长效机制,有利于从源头遏制黑恶势力的滋生蔓延,消除黑恶势力的生存土壤。

  湖南怀化操场埋尸案挖出数名当地司法机关公职人员徇私枉法,云南昆明孙小果案一系列公职人员因职务犯罪获刑……管住枉法的权力,斩断干预的黑手,会议强调,着力健全司法权监督制约体系。

  “落实司法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同时不能忽视对司法权的监督。必须采取严格的监管、严厉的措施,将司法人员违法乱纪问题最大限度消灭在萌芽状态。”蒋惠岭说。

  此外,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会议提出的“着力完善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制度”,回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平正义的更高需求。

  “文明执法不以公正执法为前提,文明执法就会流于形式。公正执法不以文明执法为依托,就会影响公正执法的效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说,把严格执法和文明执法、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结合起来,实现执法形式与目的统一,十分必要。

 

  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会议提出,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牵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这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新的动员令,也是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提升平安建设水平的重大契机。”胡焯说。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和资源进一步向城市聚集,在城市范围内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压力日益增加。如何将重大矛盾风险解决在市域,是政法机关面临的一大课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也是政法领域创新的最大亮点。

  此次会议明确,要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抓好矛盾风险源头防控,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建设,抓好公共安全管理。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就是要把社会矛盾消解在市域范围,把风险控制在源头。”马怀德说,通过坚持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一定能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政法队伍过不过硬,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安全、社会大局稳定、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在安徽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姚玉舟看来,会议提出的“建设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坚守法治中国不泯初心,迈向法治中国更高境界。历史的车轮驶入本世纪又一个十年,今年政法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将使命扛在肩上、确保部署落地生根,定能筑起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