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舆论战的下一步是什么

2020-05-13 09:42:30 来源: 瞭望 2020年第19期

  

  如果西方出现整体性衰退,肯定会启动战略级别的应对,在宣传上更会提前动员

  美国还刻意制造一种中国受到孤立的假象,目的是拉更多国家参与美国掀起的反华大合唱

  文 | 辛忠仁

 

  美国目前发动的对华舆论战、宣传战,并不是突如其来,也不全是美疫情防控不力所致,笔者认为,这是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的积累效应,是美国长期实施遏制中国策略失效导致的叠加效应,也是美国一些政客、智库和媒体焦虑加重、心态失衡所致。

419日,美国华盛顿,两名戴口罩的女子坐在国家广场草坪上 沈霆摄/本刊

  长线、短线与暗线

  美国发动的对华舆论战、宣传战,有长线与短线两条路线在起作用,长线是美国试图改造中国,短线主要是现任美国政府企图推卸应对疫情失误的责任及今年大选的需要。

  从长线来看,美国一直致力于改造中国,妄图将中国打造成为美国霸权服务的一个附庸,为此采取了内外并举的策略。对内企图利用我内部力量推动改变,最终完成对中国的“颜色革命”。外部则是利用地缘战略和军事施压,加大军事遏制、军事威慑力度,企图以压促变。这就是著名的“遏制与接触”战略。

  到了奥巴马时代,为加速这一进程,美国提出了著名的“G2”构想,未得到响应后又由美负责东亚事务的副国务卿佐利克提出了“利益攸关方”策略,都意在让中国按美国设计的方向演变。

  中国没有接受美国提出的方案令美方非常失望,此后美国一些利益集团特别是军工复合体认为需要加大遏制中国的力度,所以到了奥巴马政府后期就开始调整策略。当时美国务卿希拉里主导制订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企图在经贸上孤立中国逼迫中国就范。在舆论宣传上,奥巴马则开始向西方发达国家传递联合遏制中国的信号,代表性言论是其在澳大利亚说“14亿中国人过上西方生活是西方的灾难”。

  美国的对华政策尤其是舆论战有其连续性。2016年特朗普上任不久就开始加强对中国的舆论攻势,随后又强化了遏制中国的战略——于2018年发动贸易战。

  从短线来看,美国疫情失控打乱了特朗普的连任部署,美国执政团队非常恼怒,为改变颓势决定对中国发动无原则、无底线、无道德的舆论宣传战。

  当下,疫情已导致美国经济几乎停摆,庞大的救市资金、暴增的失业人群已让美国政府不堪重负。大选年美内部政治博弈加剧,疫情防控失误,为了减少政治对手的攻击,美国政府急需推卸责任、转嫁矛盾。

  此外,还需要警惕一条暗线——如果美国救市计划失败或美国失业率无法控制,美国极有可能发动金融攻势,甚至制造地缘冲突,现在的“追责论”“赔偿论”或将成为借口。

  美国精英的担忧

  疫情不仅让美国政府焦头烂额,也让出谋划策的美国精英层、思想界非常忧虑。

  4月3日,《华尔街日报》发表了基辛格的一篇文章,题为《新冠病毒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他写道:“世界将在新冠肺炎疫情后永远改变”,“各国领导人面临的历史性挑战在于:在应对危机的同时建设未来,而失败可能会让世界万劫不复”。

  基辛格所说的“失败”是指各大国对世界影响的消长,这是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最担心的方面。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在没有任何经验且存在西方干扰的情况下作出了正确的决策,在很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又抽出力量来支援其他国家,这对西方国家而言是巨大的心理冲击。

  抗疫成果的对比令西方开始恐慌。美国等西方国家白白浪费了中国为世界争取到的两个多月的时间。它们经历了从最初的看热闹、轻视,到疫情失控再到手足无措的过程,然后是心态失衡。

  事实上,在西方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疫情的时候,中国的抗疫行动就引起了它们的警觉。中国的国家领导力、全国一盘棋、空前团结的局面令西方媒体吃惊。一些生活在中国的西方人频频通过自媒体报道中国真实的情况,又影响了大批西方普通民众。美国等西方国家发生大规模疫情后,公众与媒体对政府的防疫措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怀疑。《纽约时报》发文《怎么会是中国》,对美国政府抗疫失误提出批评,随后CNN、美国之音等也发表了类似文章。

  西方更担心疫情影响到更根本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的对比。西方政客知道这次疫情暴露了西方体制的短板与缺陷,如医疗资源平等问题、经济平等问题,特别是医疗保险覆盖面不足导致了疫情加剧问题。反观中国的抗疫举措,一开始就全免费,成为快速控制住疫情的关键一环。这是对西方“历史终结论”又一次彻底的打脸,更增加了西方的担忧——由担忧社会制度上升到价值观层面,后者更是西方的禁忌。

  综上,美国等西方国家担忧中国影响力快速上升,担忧西方社会制度与价值观受到冲击。出于以上原因,美国等西方国家拼命地抹黑、造谣中伤也就不难理解了,它们要为自己的失误盖上遮羞布。

  西方战略级别的应对趋势

  如果西方社会广泛地出现对制度和价值观的质疑,如果出现西方疫情短期内不能结束的局面,西方整体上会表现出战略反弹、加强战略合作并在宣传战上合流。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已经发表了比较模糊的言论,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危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欧洲比美国更加重视政治正确,更加重视维护西方价值观。

  从经济角度看,如果西方无法控制住疫情导致国家带病运行,被动实施所谓“群体免疫”,就会在相当长时间内“高代价运行”,出现整体性衰退就不可避免。如今,美国确诊病例已超过125万例,英国确诊病例已超过20万例,德国已超过16万例,法国已超过13万例……如果疫情继续肆虐,肯定会给经济正常运转带来很大困扰。到了这个地步,西方从维护其世界主导地位的角度考虑,很可能启动战略级别的应对,在宣传上更会提前动员。

  随着疫情发展,西方要进行的第一项合作,可能是对现有国际体系进行改造,美国断供世卫组织资金已显现出苗头,西方就此联手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在经贸方面,西方也有可能出台新的贸易规则与准入原则,西方国家之间在贸易争端方面可能会相互妥协,而在限制技术输出方面可能更加严厉。

  从长线来看,这次疫情只能让美国对中国更加“严厉”,它会利用目前相对于我国的整体优势来进行打压。

  一是继续发动贸易战、技术战,从经济技术上削弱中国,阻止中国技术进步,限制中国军事能力发展,遏制中国快速增长的综合实力。

  二是把中国塑造成“对手”,散布“中国威胁论”。美国的大国战略、印太战略,主要是以中国为对手。现在回过头看特朗普的一系列“退群”动作,目的应是以退为进,退出是为了组建新的秩序,为遏制“对手”创造条件。

  三是舆论宣传战浅层次上是为掩盖防疫失误减轻国内压力,深层次上是为了冲销中国日益上升的国际影响力。如果这两个层次进展不力,美国可能会上升到战略对抗层次,在舆论战上会更加激进,更加不择手段。

  四是美国可能制造地缘压力,为自己争取时间来巩固同盟或组建新的联盟。从产业链“搬迁论”来看,其主要功能是拉拢其他国家,首批拉拢的目标是越南、印度——美国制造为这类国家打造新产业链的假象,以达到让这些国家配合美国战略的目标。目前来看,这种手段取得了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