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铸就美丽安塞

2020-06-23 10:10:17 来源: 瞭望 2020年第25期

 

安塞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深度融合,生态与经济高度统一,2019年被确定为陕西省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区)

制定精准的产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农林产业,形成多元发展的生态产业格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双赢之路

  文 | 中共延安市安塞区委书记 任高飞

 

  延安市安塞区全面构建生态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着力促进“保护环境、修复生态”与“发展产业、群众增收”有机结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深度融合,生态与经济高度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双赢之路。

  生态保护与流域治理同步规划

  安塞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丘陵沟壑纵横,立地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安塞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资源环境承载,统筹谋划、同步规划生态保护与流域治理,一体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流域综合治理、产业布局调整,扎实推动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落细大治理、落实大保护。

  科学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林是扭转陕北地区生态植被持续恶化的根本举措。安塞按照“远山生态林,近山经济林”思路,扎实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全面推行“户治户造、谁造谁有、允许继承、长期不变”的政策,优化林种结构,提升绿化质效。截至目前,全区共完成退耕还林143万亩,林地面积达到266.7万亩,林草覆盖率60.3%,森林覆盖率达到34.68%,年平均土壤侵蚀由1998年的1.4万吨/平方公里降到2019年底的0.51万吨/平方公里。

  为解决长期存在的林畜矛盾,安塞统筹兼顾群众增收与生态修复,以市场为导向、群众增收为目标,因地制宜,以草定畜、草畜并举。实践表明,湖羊年收益是山羊的3.5倍。两年来,安塞减少山羊养殖数量,适度扩大湖羊养殖规模,逐步实现肉羊产业转型。建设肉羊精深加工厂,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稳步实现“养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农林产业,形成山地苹果为主,设施蔬菜、中药材等多元发展的生态产业格局。2019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6元,贫困群众人均收入8700元。

  系统推进流域治理。安塞坚持把流域综合治理与脱贫攻坚、基本农田保护、农村产业建设、乡村振兴相结合,以全域治理为目标、小流域治理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梯林果草配套建设,综合运用基本农田、水保林、经济林、淤地坝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全区累计投资1.08亿元,完成区域内21个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231.53平方公里,新增基本农田12万亩。

  优化调整产业布局。按照市区一体、产城融合要求,启动国土空间和城市空间的规划编制调整,严格管控城乡、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区三线”,精确定位区域发展方向,全力谋划布局城市经济、职业教育、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市区错位发展,着力实现产业互补、设施互通、人口互流。

  生态修复与污染防治同步推进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互相补充、互相依存。安塞坚持系统谋划,综合治理,法治保障,同步推进生态修复与污染防治,建设美丽安塞、生态安塞。

  系统治水。安塞地处延河上游,是延安市区饮用水水源涵养地。多年来,延河安塞出境断面水质一直处于劣Ⅴ类。2018年以来,安塞区委区政府把治理延河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两年时间彻底还清历史欠账。坚持防洪、治涝、排污、供水、节水“五水共治”,推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建管一体、绩效考核”的模式,引进陕西环保集团和标远集团两家企业投资建设,对城区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扩容提标,新建镇村污水处理站15座,基本实现生产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两个全覆盖”,全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39万吨,处理能力较2017年提高75%。同时严格执行“河长绩效考核,河道专员管理”制度,夯实区、镇、村三级河长责任链,织密河道管理责任网。2019年以来,延河安塞段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地表Ⅲ类水,为安塞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依法治污。利用多种渠道宣传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提高全民防治的法律法规意识。建立综合防治工作机制,公安机关依法打击危害生态环境、损害生态资源、破坏环境保护工程等违法行为,检察机关加大生态公益诉讼,审判机关依法快审快判等。区人大常态开展污染防治效果监督,推行问题、反馈、整改、巩固闭环管理,用法治保障污染治理成果。

  建设美丽安塞。开展适龄人口每年人均十棵树全民植绿活动,推进绿色进村、园林进城、花草上路。针对境内油气企业较多、污染风险较大的实际,建立企业“包抓区域支持绿化、包抓河流严防污染”工作机制,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承担社会责任,企地共建共享可持续的生态和发展环境。全域整治人居环境,把城乡卫生环境整治与污染防治、流域综合治理、石油生产环境专项治理相结合,扎实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实施厕所改造。帮助指导建立村级公共服务物业管理公司,专业化负责水、电、路管护等,基本实现了集体经济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社会“微治理”有机结合。

景城一体的延安市安塞城区     延安市安塞城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同步落实

  安塞区始终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刚性约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同步落实。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紧紧围绕“肥料循环、饲料循环、产业循环”,坚持“果、菜、畜、草”并举,推行“肥—果(菜)—草—畜”种养结合,推动产业循环、资源循环,着力释放最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强力调整经济结构。立足区域经济三产占比“中间大、两头小”现状,着力在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上下功夫。启动建设新动能产业园区,培育孵化城市经济,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工业转型。优化土地、人才、金融等要素配置,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石墨烯电热膜、植保无人机等成长性好、带动性强、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相继落地投产。集成文化旅游、聚集文化产业、共享文旅资源,推动文旅融合,着力实现一二三产优质均衡发展。两年来,三次产业结构由9︰64︰27调整为11︰61︰28。

  坚持生态招商、产业招商。始终以生态优先为原则、以零污染为前提,算好生态、产业、就业、收入“四本账”,突出精准招商、生态招商,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