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他在洪水中获救,如今他在洪水中救人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他曾被解放军所救,父母特地在他的名字里带一个“洪”字,铭记那份恩情
➤他会从先辈手中接过重任,跟洪水来个硬碰硬,誓死保卫大堤,守护家乡百姓
➤“付海洪”们已经长大,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什么是传承与担当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徐步云
洪魔肆虐、铁军逆行。在江西九江市永修县郭东圩,记者看到一位战士干起活来格外卖力,恨不得一天24小时不睡觉。
他叫付海洪,是陆军第73集团军某旅“抗洪抢险英雄营”的一名副班长。7月14日,他随部队闻令而动,经过近16个小时摩托化机动,在深夜抵达抗洪一线,投入到铺设防浪布、封堵管涌、搬运沙袋等防汛任务中。
对付海洪来说,这次任务有点特别,因为救灾点就在他的家乡。1998年,他的家乡江西遭遇特大洪水,当时,他还在母亲的腹中。母亲被洪水困住,命悬一线时,是赶来的解放军救出了她。如今,长大成人的付海洪成为了军人,守护着家乡的人民。
与时间赛跑
付海洪个子不高,身材精瘦。见到他时,黝黑的面孔仿佛在诉说这几日经历的烈日烤灼。“我们来这里10天了,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大晴天,太阳很毒,很多战友都被晒伤了。”
但付海洪并不希望下雨,因为雨水会让汛情更加严峻。
付海洪负责的堤坝叫郭东圩,全长9.1公里,巡完一次需要2个小时。他告诉记者,这是一条战略堤坝,贯穿京九线,横穿福银高速,关系着周边艾城村、东门村和郭东村3个村子群众的安危。
每天的巡堤任务都不轻松,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水坑,每个草丛付海洪都要扒开来仔细看,生怕漏下安全隐患。
“任何疏忽都有可能导致溃堤。天气潮湿,很多战友起了湿疹,又痒又痛,我们只能忍着,不敢有一点懈怠。”付海洪说。
刚来时,付海洪没有经验,就积极向地方的水利专家请教,再实地摸索。“慢慢就轻车熟路了。”他说,进入任务地域以来,他和战友在所负责的艾城村段及时处置了7处渗水和3处泡泉险情。
7月20日,一场大雨过后,付海洪和战友在巡逻时发现了一处较大的泡泉。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大家都很紧张,他和战友立刻开始装沙袋,做围井,因为每慢一秒,就多一秒溃堤风险。
“每个沙袋40多斤,一口气干下来,我扛了十几个,手脚都软了。”作为副班长,付海洪带领战友将围井做好,干完才发现已被雨水淋成了落汤鸡。“汛情紧急,哪还顾得上,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他说。
22年的情缘
付海洪出生那年,就与解放军结下了不解之缘。1998年,江西,一场大洪水淹没了他的家乡——上饶市横峰县司铺村。
“当时我母亲怀孕7个多月,挺着大肚子,行动不便。当一家人被洪水围困,一筹莫展之时,是赶来救援的解放军战士用皮划艇把母亲送到了安全地带。”付海洪说。洪水退后不久,付海洪顺利出生,父母特地在他的名字里带一个“洪”字,铭记那份恩情。
“人民子弟兵,做好事都不留名。”付海洪和家人并不知道来救他们的战士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恩人叫“解放军”。
小时候,家人经常给付海洪讲他出生前的故事,妈妈是怎么被救的,爸爸是怎么和解放军叔叔一起抗洪的。只要在路上看见穿军装的人,家人就会指给他看,说这就是当年的恩人,鼓励他长大后也要像恩人们一样去帮助别人。
在抗洪一线救援时,付海洪和家人通了电话。“爸爸知道后既担心又骄傲,他希望我能像当年的解放军一样冲在最前面,也嘱咐我要注意安全。”
“看到人民子弟兵来了,当地老乡特别热情。”让付海洪印象最深的是村里的几位大娘一大早就来到宿营点,给战士们送来连夜包的粽子,还有当地过年时才吃的特产——蒿粑。
“有位大娘拉着我的手说,看到我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我听了,心里暖暖的。”付海洪说。
7月17日,付海洪和战友正在郭东圩紧张构筑围井
命运的安排
听着解放军的故事,付海洪慢慢长大。2016年,他18岁时报名入伍,如愿穿上军装。
“当时我已完成了中专学业,准备上大专学习电脑设计专业,但犹豫很久,还是选择先来部队,圆自己的从军梦,家人也很支持。”付海洪说,“都说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不能让自己后悔。”
来到部队后,付海洪才发现自己所在的单位,就是1998年在江西九江抗洪时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抗洪抢险英雄营”。
“真是太巧了,营队就像是一直等着我来一样。”付海洪满脸的自豪:“我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一定要干出一番成绩出来。”
从2016年被评为“优秀新兵”到2019年荣获“优秀士官”,经过4年军旅生涯锤炼,付海洪成长为一名骨干士官、训练尖子。
无论是战备训练还是演习,他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一有时间就泡在健身房锻炼力量,执行任务时抢着干。“作为一名军人,就要随时准备战斗,拉出去就能打胜仗,成为人民的保护伞和祖国的坚强后盾。”付海洪说。
听到部队将奔赴九江驰援的消息后,付海洪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郑重写下请战书,跑到指导员面前:“这次抗洪任务请一定让我去!”
大堤就是战场,抢险就是打仗。“当年,是解放军保护了我,现在我长大了,穿上了这身军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付海洪说,他会从先辈手中接过重任,跟洪水来个硬碰硬,誓死保卫大堤,守护家乡百姓。
曾经,那抹迷彩绿托举起生命的希望;如今,那抹迷彩绿灌溉的青春已经郁郁葱葱。
22年过去,变的是时空,不变的是“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本色。如今,“付海洪”们已经长大,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什么是传承与担当。□
(参与采写记者:韦德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