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丰顺县:客潮文化筑牢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文化根基

2020-10-27 09:06:53 来源: 瞭望 2020年第43期

  

率先在梅州市实行县领导工作月报告制度,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全县上下,“我为乡村振兴添光彩”和县直机关干部“定期返乡,反哺家乡”活动富有成效

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县抓“一园”、镇抓“一业”、村抓“一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生产经营模式,突出三产融合

  文 | 中共广东省丰顺县委书记 曾永祥

  

  近年来,丰顺县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只争朝夕,努力拼搏,巧干快干,使苏区面貌发生可喜的变化,脱贫摘帽,乡村振兴、绿色崛起,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社会稳定,老百姓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生活。

  党建引领着力推动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

  坚持党建引领,就是要围绕发展主线,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心骨”。丰顺率先在梅州市实行县领导工作月报告制度,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全县上下,“我为乡村振兴添光彩”和县直机关干部“定期返乡,反哺家乡”活动富有成效。同时,加强镇村两级班子建设,全力推动村党组织书记“三个职位一肩挑”工作,到今年8月底,实现“三个职位一肩挑”比例超过93%,10月底前实现全覆盖。

  坚持党建引领,就是要示范带动,让党员干部成为完成脱贫攻坚的领头羊。以“头雁效应”促进乡村治理取得新成果,让村党组织书记成为推进振兴发展的中坚力量和脱贫攻坚的带头人。目前,丰顺已建设党员教育基地12个,县坚真纪念馆获评“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岗马图村、八乡滩良村2个省级“红色村”建设党建示范村、乡村旅游特色村取得新成效。

  坚持党建引领,就是要聚集人才,让各界力量成为实现产业发展的“生力军”。丰顺通过实施“党员人才回乡计划”,引回大学生、外出创业人员担任村干部45名,其中担任党组织书记3人;开展各级党组织书记专题轮训班9期,培训842人次。储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367人。

  通过党建引领,县委一线指挥部作用充分发挥,抓班子、带队伍,引导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推动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党建促扶贫成效明显。截至去年底,丰顺县5370户14691名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脱贫率达99.93%。263个行政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丰顺连续四年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

丰顺县茶产业成为生态富民产业       谭楚湘摄

  产业为基着力培育富民兴村强县产业

  丰顺县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县抓“一园”、镇抓“一业”、村抓“一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生产经营模式,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突出三产融合。

  “长寿之乡嘉应茶,一芽一叶吐芳华。”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土壤“长寿”,好山好水为梅州丰顺带来了嘉应好茶。2018年,丰顺县茶叶产业园入选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茶叶的产业发展已成为丰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茶叶产业园要如何高质量建设?可从“面子”和“里子”两个维度的建设进行分析。“面子”建设,主要解决的是怎么建的问题。首先得有整体规划,不能盲目建设,更不能随意推进。如何把良好的发展基础转化为发展优势,丰顺县的做法是深调研把握基础、出政策推动建设进度,如印发《关于印发梅州市丰顺县茶叶产业园三年建设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等。

  “里子”建设,主要解决的是建成怎样的问题。建设过程中,不能是单一的,也不能是缺少主题的,既要把两者的优势发挥出来,也要形成互补,真正产生“1+1>2”的效果。

  2019年丰顺县茶园面积达10.8万亩,年产值超13亿元,带动农户约12000户,成为广东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和高端茶叶供应地,被国际茶业委员会授予“国际茶业魅力之乡”。

  丰顺县突出城区、园区、景区三区融合,大力实施交通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扩能增效、城区提质扩容、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国际声谷“五个百亿”工程;重点培育电声电子、绿色饲料、温泉康养、智能制造等“四大百亿”产业。

  2004年,广东新南方集团旗下广东新南方青蒿药业有限公司落地丰顺,该公司生产的复方青蒿素“粤特快”在2010年被列为我国援助非洲的抗疟药品,走出国门帮助科摩罗三岛实现疟疾零死亡,让“丰顺制药”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的认可。

  丰顺积极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的大力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夯实数字农业基础,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创新农村流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乡村新业态,丰顺充分利用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契机,积极探索农产品电商发展新业态,在建成了电子商务产业园,开设了电子商务网站、微信公众号“丰顺电商网”“立易顺电商服务平台”等基础上,形成了“县电商产业园+镇级农村电商服务站+村级农村电商服务点”的农村电商三级体系,助推丰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

  文化为魂着力建设美丽宜居幸福新家园

  耕读传家的客家文化和崇文重商的潮汕文化在丰顺交融交汇、相映生辉,凝聚成兼容并蓄、得天独厚的客潮文化,是丰顺实现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根基。因此,重视精神文化的丰富提升,在保护好、传承好、彰显好丰顺历史文化的同时,不断推进文化与城乡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融合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建设美丽宜居幸福新家园的时代之托。

  作为梅州市唯一一个全国试点县,丰顺县已构建起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个镇(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82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1+17+282”的县镇村三级文明实践体系,探索出“一二三八”的“丰顺样式”。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由县委书记担当“第一宣讲员”,为当地干部群众讲明科学理论、讲透上级政策、讲清发展理念、讲出发展干劲。各镇(场)党委书记就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内容,结合自身学习心得和工作感悟进行宣讲,将上级精神传达到镇、村一级。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党组织书记们同样带头宣讲,向村民们传播新思想。

  正是依托县镇村三级文明实践体系,丰顺县打好了抗疫情稳经济双线战役。截至目前,丰顺县仍保持新冠肺炎病例零疑似零确诊,3月初全县规上企业复工率达到100%。

  丰顺县外出乡贤众多,他们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浓厚的家乡情结正在反哺丰顺的文化发展。广东珠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捐赠10亿元作为丰顺第一所大学——嘉应学院紫琳学院的建设资金;广州凯源房地产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应裘全额捐资5.5亿元以上建设丰顺县坚真文体中心(六馆六中心)等。

  丰顺县深入推进“美丽丰顺·美好家园”城乡环境提升行动,全面贯彻落实省市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要求,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参与,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在县城深入推进“六城”同创,确保年内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县级文明城市、省卫生强县、省食品安全示范县,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