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不知道的地方,有人正守护着你

2020-11-19 08:30:28 来源: 瞭望 2020年第46期

 

“一些传统犯罪正在触网转型,这是亟待解决的新难题。”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更多网民能看穿诈骗者的套路,让骗术无所遁形。”

“我们这群人都有个‘侠客梦’,想在网络的世界里行侠仗义,用技术守护更多的人。”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惟真

 

电脑背后的“狙击手”

  虚拟世界里,他们是“侠客”,向网络上进行传销诈骗的不法分子勇敢亮剑;真实生活中,他们是一群热情洋溢的年轻人,在与黑客的明争暗斗中追寻正义之光。

  刚过而立之年的朱鹏是位资深的网络黑客“狙击手”,也是一家提供反网络犯罪解决方案企业的创始人。自创立以来,这支年轻的团队已向多地公安部门提供诈骗预警信息超过一亿条,参与支撑近1000起涉网犯罪案件。

  从独行侠到“白帽大咖”

  手指熟练敲击键盘,屏幕上一行行代码即刻闪过。重重幕影下,朱鹏专注地紧盯笔记本电脑屏,再次披上“战袍”,沉入了网络世界的“暗夜”之中。

  “网络技术是把‘双刃剑’,我喜欢钻研技术,更希望用它创造价值、做有意义的事。”朱鹏说:“我就是要向网络犯罪‘开炮’,竭尽全力保护网络环境的安全。”

  十余年前,带着对互联网的浓厚兴趣,朱鹏踏上了追梦之路。不懈的坚持使他从最初的技术小白,变身为了如今的“白帽大咖”。

  “小时候喜欢打游戏、玩电脑,也经常浏览论坛的技术帖。”回忆起从前,朱鹏笑道,学生时代的自己颇有些“不务正业”,成绩平平的他一门心思扑在了网络上。当时少有相关的专业课程,他就靠自学摸索实践,也在学习过程中结识了不少志趣相投的朋友。

  2007年,同样的梦想和追求让来自不同地方和不同专业的线上网友聚到一起,成为线下并肩作战的队友。在朱鹏的推动下,这群对网络安全满怀热忱的年轻人成立了对抗网络犯罪的“白帽子团队”,化身“白帽侠”,开始从事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帮助不少大型互联网企业查漏补缺,也凭借技术实力渐渐在行业内闯出了一片天地。

  入行容易坚持难。多年来,身边不少朋友频繁转行,但朱鹏仍对网络安全领域保持着热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本打算一直做个独行侠,然而入行10年后,身边的一件事却使朱鹏深受触动,促使他扩大规模、充实队伍,成立了专业反网络犯罪的技术公司。

  朱鹏回忆说,长时间泡在股市里的父亲曾陷入荐股诈骗陷阱。“我时常给他分享自己接触到的诈骗案例,但父亲还是没躲过精心设置的骗局。连身边亲人都会遇到这样的事,其他潜在受害者上当受骗的概率一定更高。”朱鹏下定决心,利用自己的能力帮助网民建起“防护栏”。

  抱着这样的信念,朱鹏与团队人员开始系统性利用技术优势,从事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网络色情和网络黑灰产等违法行为开展的反网络犯罪工作。

  “一路走来,对团队来说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朱鹏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更多的网络用户能得到安全感,这就是我们一直坚守的初心。”

  筑起网络安全“金钟罩”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仅2020年上半年,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监测发现我国境内被篡改网站的数量就达147682个。面对黑客“狂轰滥炸”般的攻击,如何帮助网民和网站量身打造“金钟罩”是当今时代的重要命题之一。

  “多年前大家害怕的是遭遇偷窃、抢劫,现在人们的不安全感更多来自互联网,担心自己的手机、电脑会不会被偷窥,网银密码、生物信息会不会外泄。”朱鹏说:“一些传统犯罪正在触网转型,这正是亟待解决的新难题。”

  为了让技术成为人们的盾牌,朱鹏和团队工作人员针对电信网络诈骗进行地毯式搜寻,并将可疑的犯罪人员和潜在受害者的信息提供给相关部门,吹响预警哨,方便进一步侦查破案。

  “网络犯罪体量庞大,每年光是我们监测到的诈骗电话就有几千万通。”为了更好地与网络犯罪斗争,这群“白帽侠”在寻求合作的过程中也不断修炼内功,完善自身功能、提升技术水平。

  此外,团队在全国各地与政府部门、企业共同建立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联合实验室,“工作人员会以电话劝阻、上门劝阻等方式,尽量帮助网民避免经济损失。”朱鹏说。

  抓取分析数据、提供研判建议……在协助多地部门打击网络犯罪团伙的办案过程中,这支年轻的团队不仅得以快速成长,更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协助办案的经历正是我们把技术能力兑现为社会价值的过程。”朱鹏说:“每次得知案件得以破获、受害人找回财产时,我们都欢欣鼓舞,这种喜悦和满足感不仅让我们觉得之前的一切付出都值得,也成为推动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源泉。”

朱鹏和团队成员在一起

  持续升级的守望者

  网络犯罪手段不断花样翻新,为应对黑客的无间断攻击,朱鹏和团队人员见招拆招、持续破题。

  为了更了解“对手”,朱鹏和团队工作人员一方面设置专门的情报尖兵收集前端信息,时常打入网络犯罪团伙内部,研究新型诈骗手段;另一方面紧跟时下热点,对近期的网络犯罪案例进行沉淀分析,经过规模化研究找到共性规律。

  朱鹏说,今年以来,团队发现了不少新型诈骗方式。“有的是在疫情期间,冒充贷款平台向受害者许诺提供贷款、骗取手续费;有的冒充人口普查员,要求接到电话的市民提供个人金融信息,诈骗钱财等。”

  长期琢磨探索网络犯罪者所使用的技术、分布地域、常用话术,不仅让这些“白帽子”实现了技术上的成长,也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向网民推而广之。

  为了提升人们的网络安全意识,朱鹏带领团队建立起公众号,用通俗活泼的语言科普常见的网络犯罪案例和手法;还通过线上直播与相关部门进行实时交流,分享追踪经验,帮人们挡开“糖衣炮弹”。“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更多网民能看穿诈骗者的套路,让骗术无所遁形。”朱鹏说。

  “技术的使用和发展都需要守住底线。”朱鹏说:“我们这群人都有个‘侠客梦’,想在网络的世界里行侠仗义,用技术守护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