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经济工作总要求如何把握?

2020-12-28 09:52:50 来源: 瞭望 2020年第52期

  

在全球GDP一万亿美元以上的主要经济体中,我国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尤其是今年经济发展危中寻机、化危为机,以保促稳、稳中有进,这都得益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得益于贯彻“六稳”“六保”

继我国成功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再次在全球显示了中国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

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进程中,合理把握调控节奏和力度,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防止经济起伏是宏观调控的科学选择

  文 | 宁吉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

12月23日,时速350公里高速货运动车组在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正式下线,未来将在全球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高铁货物快运,

显著提升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的自主创新水平。这是时速350公里高速货运动车组在试验轨道上运行 吴可超摄/本刊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并对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即将到来的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开拓进取,确保“十四五”起好步、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根本保证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国上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团结奋斗,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一是实现了三个“率先”,即率先控制住了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一季度经济增长-6.8%,二季度3.2%,三季度4.9%,一至三季度累计增长0.7%,在全球GDP一万亿美元以上的主要经济体中,我国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这是前三季度的情况,现在看来全年也是如此。

  二是三次产业全面发展。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39万亿斤,连续六年超过1.3万亿斤。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已经高出了0.8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11月份同比增长8%,比上月加快了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也高出1.2个百分点。

  三是三大需求继续回升。反映消费需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月份同比增长5%,比上月加快了0.7个百分点。反映投资需求的固定资产投资1~11月份同比增长2.6%,比1~10月加快了0.8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2%,在年内首次实现了正增长。反映国外需求的货物出口,按人民币计算同比增长了14.9%,比10月加快了7.3个百分点,出口保持良好势头,连续八个月实现正增长。

  四是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年初剩余的52个贫困县已经宣布摘帽,加上前面宣布摘帽的780个,共计832个县都宣布摘帽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1月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9%,比去年同期上升了5.4个百分点。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五是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新冠疫苗的研发、应用如期推进,首批国家实验室成功组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了万米海试,嫦娥五号成功实现月球探测取回了样本,九章量子计算机研制取得重大进展。科技创新可以说是捷报频传。

  六是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迈向纵深,国企改革取得新成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开局,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都增长,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RCEP成功签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七是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即使在疫情期间,14亿人口的基本生活都得到了有效保障。城镇调查失业率已从2月份的6.2%下降到11月份的5.2%。1~9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0.6%,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市场供应充裕,11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2.4%,其中猪肉价格下降了6.5%。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总结了2020年的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2021年的经济工作,这是我们进一步谋划和推进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南。

工作人员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天津大运载基地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装车间工作(资料照片) 孙凡越摄/本刊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今年中国经济能够持续稳定恢复,得益于稳中求进,全年“六稳”“六保”成效显著。

  一是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国14亿人口,9亿多劳动力资源,7亿多就业人员,就业、民生和基层是稳定的基础。保住了就业,城乡居民就有了基本收入,护住了民生,亿万群众生存发展就有了基本保障。防控住疫情更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二是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了经济恢复增长。我国1.3亿市场主体包括4000多万家企业、8000多万个体工商户以及几百万农业合作社,不仅是就业的主要载体,而且是增长的重要基础。我国既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能源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粮食消费国和能源消费国,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制造业生产基地。所以,保住了市场主体、保障了粮食能源安全、保证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就保住了经济基础,稳定了经济基本盘。

  三是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支持了要素流动和投入。我国货物贸易的规模世界第一,利用外资规模发展中国家第一,总储蓄率和居民储蓄率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稳定外贸外资,扩大有效投资,对于连接国内外市场,活跃要素投入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稳金融、稳预期成果明显。今年以来金融市场始终稳定发展,金融行业保持着正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九个月在临界点以上,这些都促进了经济稳步发展。

  “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即将过去,经过五年持续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两个标志性成就是:人均GDP去年超过了一万美元,今年GDP规模将超过一百万亿元人民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尤其是今年经济发展危中寻机、化危为机,以保促稳、稳中有进,这都得益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得益于贯彻“六稳”“六保”。因此,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明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这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是从全面小康向现代化前进的新阶段,是从中等收入经济体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新阶段,是从工业化中后期向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升级的新阶段,是从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机遇、新挑战,促进中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阶段。“十三五”期间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国发展的创新驱动力不断加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日益发挥,5G、高铁等领域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发展的协调性也逐步改善,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有序展开,城乡差距缩小;发展的绿色特征进一步凸显,污染治理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逐渐改善;开放型经济水平持续提高,关税水平已降到6%,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大幅缩减,从100多项降到33项,“一带一路”合作已扩大到138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共享性明显增强,五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5575万人,五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5%以上和90%以上。

  明年我国经济面临的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突出不确定性,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凸显。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不懈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是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一年,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稳定的宏观环境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今年宏观政策及时、准确、有力、有效促进了我国企业复工复产,经济持续恢复,这也是继我国成功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再次在全球显示了中国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明年面对仍然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尚不牢固的恢复基础,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更加精准有效,不转急弯,把握好政策的时度效。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持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风险。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经济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还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加强国际宏观政策的协调。

  宏观调控要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宏观管理积累了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等丰富经验。国际上宏观调节也有菲利普斯曲线、奥肯定律等参考原理,反映的是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就业率、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段运行的合理区间具有发展中国家的特点,是中等收入经济体条件下潜在增长率与就业持续增加、价格总体稳定的有机搭配。今年以来,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经济增长逐季恢复,四季度前两个月工业增加值与服务业生产指数的增速已经与过去几年月度的正常水平大体相当,经济增长正逐步恢复常态。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进程中,合理把握调控节奏和力度,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防止经济起伏是宏观调控的科学选择。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五中全会建议提出两个重要命题:一个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一个是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提供有利的环境。要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讲求投入产出,不能只讲投入不讲产出,提高劳动生产力、资本产出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是“十四五”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要求。明年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确保基本民生,做好困难群众的兜底工作。要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通过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来扩大消费。要更加注重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增加农民的收入,保障市场供应。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土地供应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效应,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强化科技战略支撑,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为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安全的重大难题。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的作用,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快国内人才培养,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

  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加强顶层设计、应用牵引、整机带动,强化共性技术供给,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要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把扩大内需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增强投资增长后劲,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民间投资11月份转正了,表明投资已经从政策支持在向市场引导转化。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机制和政策,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

  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改善了,企业和市场主体就更有发展的积极性。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要依法依规发展,健全数字规则。完善法律规范,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扩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

  一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要毫不动摇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严防死守,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以常态化的防护保障生产生活正常秩序,保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是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要有效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实保障粮食安全,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大力提升国内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安全审查机制,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保障维护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