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到1.31亿,看重庆5年如何形成特色互联网募捐模式
➤5年间,从社会动员到项目策划,从人员分工到沟通反馈,重庆市慈善总会网络募捐工作流程逐渐理顺,独具重庆特色的互联网募捐模式开始成形
➤克服互联网募捐平台单一的短板,让项目招捐多起来、全员募捐活起来、经常性募捐的形态活起来
文 | 权敬
1186万人次参与捐赠,募得善款3.35亿元(其中公众捐赠2.74亿元,腾讯配捐5392万元,企业配捐700多万元),募捐总额和捐赠人次均居全国第1位,募捐总额是去年的2倍,捐赠人次是去年的3倍……这是2020年“99公益日”的重庆答卷。从5年间探索成形到疫情期间创新蝶变,再到如今在新起点上持续前行,透过独具特色的互联网募捐模式,渐渐描摹出“指尖聚善”的重庆样本。
网络募捐从成形到成熟
秋分时节,在重庆綦江区中峰村中蜂养殖基地,工人们正忙着包装蜂蜜。
中峰村曾是当地重点扶贫的贫困村。一年前的“99公益日”期间,綦江区工商联和区慈善会通过“扶贫济困善行綦江”网络筹款项目,募集产业扶贫资金25万元,帮扶村里产业发展。靠这笔资金,中峰村成长为全市中蜂养殖“第一乡村”,脱贫按下加速键。
这正是重庆市慈善总会近年来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大力推行“指尖聚善”新模式的结果。
“从2015年到2019年,互联网募捐金额从1到1.31亿!”经过5年的探索与实践,一个独具重庆特色的互联网募捐模式开始成形。从社会动员到项目策划,从人员分工到沟通反馈,重庆市慈善总会网络募捐工作流程逐渐理顺并趋向成熟。
但重庆市慈善总会发现,5年间网络募捐总额的97.43%来自腾讯公益平台,其他公益平台的善款只占2.57%,互联网募捐的平台单一。
如何“两个轮子一起转”?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庆市慈善总会一方面继续大力运用腾讯公益平台;另一方面,推进利用民政部批准的其他互联网募捐平台,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
同时扩大社会大众的参与度,让项目招捐“多起来”,让全员募捐活动“动起来”,让经常性募捐的形态“活起来”。
1月底以来,重庆市慈善总会在网络上陆续发起“驰援抗击肺炎疫情”等19个公益项目,先后通过腾讯公益、支付宝公益等7个平台,募捐7943.8万余元,占募捐款物总量的29.1%。
互联网募捐的蝶变,已然完成;“指尖聚善”的重庆样本,雏形初现。
把所有善款都用在困难群众身上
“今年‘99公益日’活动中,我们联动了34个区县慈善会、67个社会组织推出包括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洪救灾在内的140个项目参与活动。”重庆市慈善总会负责人说。
自2019年10月起,重庆市慈善总会先后举行“99公益日”活动前期准备工作调研会、座谈会80余次,培训会30多场次,从数百家慈善会、社会组织中优选101家单位联合参与活动。
同时,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组织500余场次的调研论证会讨论,质量与数量齐头并进。
“指尖聚善”重庆样本再次发力。2020年“99公益日”,1186万人次参与捐赠,重庆市慈善总会募得善款3.35亿元,近30个项目筹款额超过500万元,募捐总额和捐赠人次均居全国首位。
站在新起点,重庆慈善人全力抓好项目的后期管理。
“善款要到项目,项目要落到困难群众。”重庆市慈善总会会长刘光磊说。
近5年来,重庆市慈善总会认真落实慈善法,坚持从严管理,筹募款物32.7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数百万人次;用于脱贫攻坚款物24.17亿元,用于抗击疫情款物超过3亿元。
9月21日,重庆市慈善总会向“99公益日”项目合作单位发出《关于严格依法依规实施2020年“99公益日”项目的通知》,将实施清单化、项目化管理,把所有善款全部用在扶贫济困等项目上,让困难群众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