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保障民生福祉的宣言书,你看懂了吗?

2021-01-11 09:50:01 来源: 瞭望 2021年第2期

  

位于帕米尔高原上的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一处村庄新貌(2020年6月10日摄) 胡虎虎摄/本刊

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视为党的利益之所在、使命之所在、价值之所在、生命之所在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一系列富民惠民安民的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构建维护民生福祉的保障体系,是新时代保障民生福祉的宣言书

  文 | 曹志平

 

  《淮南子·氾论训》有言:“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视为党的利益之所在、使命之所在、价值之所在、生命之所在,并为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首次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地将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民生疾苦放在心头,把改革发展责任扛在肩上,提出一系列富民惠民安民的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构建维护民生福祉的保障体系,是新时代保障民生福祉的宣言书。

  民以食为天。民生福祉离不开稳定持续增长的经济,经济发展是民生福祉的物质保障。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是实现共享的物质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大力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建议》明确将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提出要把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优化升级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等。这些重大理念和重要决策部署,将引领“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物质生产日益丰富,为民生福祉提供坚强的物质基础。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牢牢把握基本国情、立足最大实际,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立足振兴实体经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找准自身位置和比较优势,制定好具体规划、政策和措施,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增强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确保走出一条经济良性发展的新路子。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民生福祉离不开高效能的社会治理,高水平社会治理是民生福祉的基础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治理的落脚点在于增进民生福祉。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建议》明确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并从7个方面作出全面部署。“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将人民利益作为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突出民生导向,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健全社会治理制度,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特别是要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供优质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平安中国建设,在提高收入、保障就业、优化教育、全民健康、养老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多出新办法、打好组合拳,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不断完善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显著增强。

  不学礼,无以立。民生福祉离不开丰富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的文化生活是民生福祉的精神保障。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离不开长期的物质积累,也离不开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善与精神生活的富足。《建议》指出,“十四五”期间我们社会文明程度要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要得到明显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日益丰富等目标,并从三个方面作出动员部署。“十四五”时期,我们要紧紧着力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坚决抵制资本主义文化侵略,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下乡进基层,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等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民生福祉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谐的自然环境是民生福祉的生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是每个人都离不开,也没有任何产品可以替代的公共产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再。《建议》把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明确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四个方面进行部署,提出许多重要举措。今后,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打好绿水青山蓝天保卫战,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生态系统,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建设好美丽中国。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民生福祉离不开常态化的减贫机制,减贫机制是民生福祉的托底保障。

  当前,全国832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壮丽篇章。但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同时要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我们要积极寻求发展“最大公约数”,推动共同富裕。《建议》首次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推进兴边富民等等。这些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将有力保证“全面实现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对民生福祉进行有效的托底保障。“十四五”时期,更需要我们深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全方位的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建立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扶贫机制,持续在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消费扶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党建扶贫等方面综合发力,并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社保水平,推动高质量的常态化减贫机制、制度和措施真正见效。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民生福祉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党的领导是民生福祉的最根本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事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建议》明确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实现各项发展目标的最根本保证;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么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的时代之答,对我国“十四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好这一首要原则,我们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理论武装,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坚决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党的自身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作者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协会党建部副部长、党委副书记、纪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