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锻长板
文 | 李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这是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应对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重构和大国竞争博弈新形势,重塑我国产业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优化和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我国产业链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在部分传统产业领域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产业规模、技术工艺、产业链配套等优势较为突出;在5G、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竞争优势也正在加速形成。
然而整体来看,我国产业链基础能力,包括基础关键技术、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工业基础软件等的支撑能力仍较为薄弱,进一步影响了产业链安全性、稳定性和竞争力的提高。特别在中美贸易争端和科技领域博弈加剧的背景下,产业链安全风险较为突出。
加快产业链补短板,就是针对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产业链薄弱环节,通过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增强产业链安全可控能力。
促进产业链锻长板,就是聚焦我国已形成的重点优势领域进一步精耕细作,加快形成一批不容轻易替代的“撒手锏”产品和独门绝技,进而形成产业链独有优势,在国际竞争中进一步争取战略主动。
加快产业链补短板和锻长板需要发挥国内大循环的主体作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作用。一方面,通过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打通科技研发—工程化—产业化链条,为“卡脖子”关键技术、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工业基础软件等提供应用和升级迭代的市场机会,促进产品质量稳定性、可靠性稳步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加强高水平开放的政策和制度协调,进一步吸引产业链供应链高端环节向我国转移,促进延链、补链、强链;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全球化布局,打造多元平衡、灵活高效、有弹性的供应链。
加快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和锻长板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筑产业链竞争新优势。
无论是补短板还是锻长板都需要把推动产业链创新放在重要位置,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面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链高端环节的进口替代;抓住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机遇,依托智能制造和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现代供应链,在更大范围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资源配置能力和运行效率;要坚持绿色供应链的发展方向,通过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包装、运输、消费,直到废物回收再利用的全流程提出绿色发展的要求,提高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现代生产性服务要素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进一步延伸、拓展、提升制造业价值链。
加快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和锻长板需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健全完善有利于补短板和锻长板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引导中长期资本流向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关键领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激励评价机制。加强产业政策的改革与创新,发挥产业投资基金的战略性引领作用,加强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基础能力升级,传统优势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持;改革完善技术改造政策,促使其在提升产业链的技术、装备、工艺和软件水平,推进供应链绿色化改造等方面持续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完善首台(套)等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政策,着力完善自主创新产品的质量信任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公平竞争机制和升级迭代机制。□(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