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立潮头 当时代的瞭望者 ——写在《瞭望》创刊40周年之际

2021-02-22 11:02:20 来源: 瞭望 2021年第8期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

《用就业率考核政府》(刊载于《瞭望》新闻周刊2002年第13期),较早公开提出了“应该将就业率作为政府考核目标”这一重要观点,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很快,“史上最高规格”的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召开

当好时代的瞭望者,必须“察人之未察,见人之未见,言人之未言”

  文 | 新华社湖北分社社长 唐卫彬

 

  年届四十,不负刊名。

  挺立潮头,永葆初心。

  著名新闻人普利策曾有一句名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

  《瞭望》新闻周刊,是新中国第一本时政新闻周刊。40年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始终担当使命,忠实履行着瞭望者的职责。

  作为瞭望者,就要在惊涛骇浪之间,站高望远,审视莫测风云,识别浅滩暗礁,及时预警;

  作为瞭望者,更要在一望无际的海上,精准研判,探寻路径,使船舶向着未来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一批又一批心怀理想、眼中有光的新华人,以《瞭望》作为重要平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值此《瞭望》创刊40周年之际,应编辑部之邀回顾《用就业率考核政府》一稿的采写经过及重大反响,权且作为诠释其品格和力量的一个例证。

  记忆,被拉回到将近20年前——

  当时,正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初期。由于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加上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我国处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4次失业高峰期:下岗失业人员急剧增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失业高峰期长,且呈逐年上升势头;解决难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就业弱势群体的问题几成“顽症”。由此,各类隐患和苗头不时显现,群体性事件可能一触即发。

  “十五”期间,我国可开发的城镇就业岗位约4000万个,而新增的劳动就业人口和下岗职工就高达5200万人。专家预测,几年之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有可能比当时水平再上升一倍,达到7%;此外,还有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待就业,本已相当突出的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更趋尖锐……

  针对这一严峻课题,新华社专门组成“就业问题调研小分队”,集中围绕就业、再就业问题进行一次系统的调查研究。经过两个月的艰辛努力,我们共采发各类稿件近50篇。其中,我和任卫东同志采写的《用就业率考核政府》(刊载于《瞭望》新闻周刊2002年第13期),较早公开提出了“应该将就业率作为政府考核目标”这一重要观点,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这次的调研报道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很快,“史上最高规格”的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召开。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将就业列为政府工作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认真落实鼓励自谋职业和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措施,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由于有力推动了实际工作,调研组获得社总编室的通报表扬。

  时光飞逝,调研历程却记忆犹新。与权威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激情碰撞,京、鄂、川、渝等多个省市街头巷尾、乡间田野的奔波跋涉,忧思萦绕、苦苦求索的不眠之夜,汽车抛锚、险落山谷的心存余悸……

  其中,最难忘怀的还是强烈感受到的触目惊心:

  触目惊心之一,是就业形势如此空前严峻,已经影响社会稳定,威胁执政安全。许多实际工作者说,人们期盼改革能带来实惠,因此短期阵痛尚可忍受,但长痛下去,就会突破心理防线,进而动摇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任和信心。中部某省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数急剧攀升,达到30万人,为1986年建立失业救济制度以来总和的5倍。相关人士形容说,2001年为“危险年”,2002年将是“危急年”,2003年如果处理不当可能成为“危难年”。

  触目惊心之二,是基层政府对就业问题的漠然麻木,与严峻局势形成巨大的反差。党中央、国务院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和要求,包括再就业优惠政策、对弱势群体释放的善意等,在执行中被大打折扣。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沉重如山,百姓“一毛毛地挣钱,一沓沓地交钱”的痛苦呐喊无人问津;某省下岗人员需交的各类费用居然涉及15个部门,已占其就业成本的2/3。国家明令取消的办理证件收费仍然大行其道,某省仅一种证件年收费就达60万元。此外,有关部门相互推诿扯皮,拒不执行中央政策,就业市场人为分割、秩序混乱……

  种种不正常现象,令人忧心忡忡。我们苦苦探寻:症结何在?出路何方?

  调研越深入,就越能拨开云雾。我们渐渐发现,痼疾难解的背后,缘于一个关键要害:相对于经济工作的“硬任务”,就业工作只是“软指标”,就业工作解决得好坏,丝毫不会影响地方的政绩和干部的升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究竟如何定位?我们认为,各级政府应该对就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当通过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为社会创造增加就业的机会。而放眼世界,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体现在GDP增长、控制失业率、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其中,就业问题是衡量政绩的重要标准。

  着眼宏观大局,必须从体制和机制上“刮骨疗毒”;立足战略谋划,必须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问题。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研究,最终,我们大胆而鲜明地提出了“用就业率考核政府”的观点,主张将就业工作与GDP和财政收入等经济工作一样,纳入各级政府的主要考核目标。与此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建议。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格局早已发生巨变,新兴业态令人眼花缭乱,“创业”“创新”成为热词。令人欣慰的是,近20年来,各级政府一直将解决就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考核目标。在2020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就看到了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当好时代的瞭望者,必须敢啃“硬骨头”,成为攻坚尖兵,非坚不攻,无坚不摧。

  当好时代的瞭望者,必须练就过硬本领,提升洞察力、识别力、判断力。

  当好时代的瞭望者,必须“察人之未察,见人之未见,言人之未言”。

  一则报道,于创刊40年来始终挺立潮头的《瞭望》而言,微不足道;于即将迎来90华诞的新华社而言,更是沧海一粟。谨借此小文,对《瞭望》表达衷心祝贺和崇高敬意,也对杂志社编辑的独具慧眼和精心编辑再次表示感谢。

  时代变迁,梦想不灭。

  年届不惑,积淀更加深沉,准则更加清晰,步伐更加坚定;

  年届不惑,坦然面对挑战,守正不忘创新,依然华丽绽放。

  让我们一道,坚守初心,站高望远,甘于清贫,乐此不疲;

  让我们一道,记录历史,见证奇迹,洞察大势,参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