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有大半年在964米的塔上度过,他为了什么?

2021-02-24 10:41:46 来源: 瞭望 2021年第8期

  

大森林的眼睛

一年中有大半年,他都要在海拔964米的瞭望塔上度过

脸上的沧桑,眼角的纹路,手掌的老茧,都是常年塔上生活的见证

“守望广袤林海,守护祖国北疆,这是新时代林区青年该有的担当。”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杨思琪

  高高兴安岭上,一片广袤无垠的大森林。冬日清冽的阳光照耀着洁白的积雪,苍劲的松树结满树挂。

  森林里,一座海拔964米、28米高的瞭望塔上,郑研身穿迷彩服,手持望远镜,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不知不觉,他的脸颊被冻得通红,睫毛和帽檐上“长”出一层冰霜。

  郑研,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阿木尔林业局一名“80后”职工,也是当地最年轻的防火瞭望员。每年3月15日到11月15日,是森林防火关键期,这也意味着一年中有大半年,郑研都要在瞭望塔上度过。

  瞭望员是林区防火的前哨,就像森林的眼睛。工作5年多来,郑研如同一棵寒地松柏一般,守护森林安全。

  “我就是森林之眼”

  雪覆森林,杳无人烟。郑研背着行囊,在没过小腿的积雪里跋涉,深一脚,浅一脚。没一会儿,棉鞋、棉裤早已湿透,身后留下一串长长的脚印。

  他的目的地,正是瞭望塔。

  记者一路跟随,只见他迅速爬塔。钢铁结构的梯子,最窄的地方只有把身体贴紧梯子才能钻过去。尽管陡峭,100多级台阶,郑研只要五六分钟就能登顶。

  “刚开始我恐高,看见梯子就紧张。赶上大风天,上塔就像坐悠悠车一样。但时间长了就练出来了,觉得只有站得够高,视线才够辽阔。”郑研说,以瞭望塔为中心,半径20公里范围内的森林,都是他的监测范围。

  塔顶有一间小屋,只有一张桌子、一张床,没有其他陈设和取暖装置,这就是郑研工作的地方。为了实时掌握山林动向,每隔半个小时,他就要从小屋里走出来,到塔顶的空地上,用望远镜巡视一圈,看看周围有没有烟点、烟柱,再通过对讲机把观测到的信息第一时间传到防火指挥部。

  茫茫林间,白色的烟和云端的雾很难区分,郑研却不犯难:“烟是柱状的,不断向上运动着,而雾是横在山腰,呈水平浮动。”

  春夏秋三季,有时林区气温高、降水少,雷击火现象经常发生,也就是“光打雷不下雨”,雷打到树木容易起火。起初是一棵树着火,如果扑救不及时,在风力作用下,森火范围会迅速扩大。只有早发现,才能早扑打、早消灭。

  几年来,郑研已对瞭望区内的山形、山貌、山势以及河流走向了如指掌,并与地图一一吻合。他还熟练掌握了一套精准定位起火点的方法。

  郑研说,首先用罗盘找到正北方向,确定远中近不同的参照物,再测量出起火点所在的角度,根据比例尺测算出起火点与瞭望塔的距离。

  2017年夏季的一天,管护区收到报告,发现疑似烟点,这时郑研已经下塔避雷。在接到讯息后,他冒着危险迅速登塔,用这种方法发现了雷击火点。因为及时报告,准确判断火场地理位置,火情被迅速扑灭。

  “遇到突发火情,让扑火队伍少走冤枉路,快速抵达、快速扑灭,尽最大努力为国家降低损失,这就是瞭望员的责任。”郑研五年如一日,没有发生过一次误报、漏报、迟报的情况。

  两代人的接力

  每年有长达8个月的时间,郑研都与林为伴、与鸟相随。尽管只有30多岁,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大。脸上的沧桑,眼角的纹路,手掌的老茧,都是常年塔上生活的见证。

  郑研的父亲郑德双也是一名瞭望员,一干就是8年,退休前曾荣获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防火先进个人称号。郑德双患有股骨头坏死,双腿不灵便,遇到山路崎岖,沟坎连连,骑着摩托车摔倒是经常的事,脑袋、胳膊也常划破皮。平时住在瞭望塔下十多平方米的铁房里,不通水电,取水要到10公里外的小河沟。工作之余要自己烧柴,解决吃饭、取暖问题,而饭菜基本就是米饭、土豆、白菜,还有挂面和咸菜。

  尽管深知这行背后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孤寂和辛苦,老郑还是支持儿子,“人在,森林才能护好,瞭望员不能少。”

  初春,冰雪尚未消融,郑研独自在雪地里跋涉,开始登塔作业。塔上寒风凛冽,气温低至零下30多摄氏度,他穿着大衣钻进被子里取暖。盛夏,林间早晚温差达十几摄氏度,加上蚊虫肆虐、蜱虫横行,他要细心观察不被叮咬。

  每天早6点上塔、晚7点下塔,迎来晨光、送走晚霞,林间生活是规律的,也是单调的。由于没有手机信号,听收音机是仅有的娱乐方式。常年不和人交流,郑研觉得自己说话都有点费劲。

  一年时光里,端午、中秋、国庆等节假日,郑研几乎都不能和家人团聚,如今上小学的儿子主要由爷爷奶奶照看。“儿子知道我在保护森林,他为我感到骄傲。虽然对他的日常照顾少了些,但我希望给他树立好榜样。”郑研说。

  沿着父亲的足迹,郑研成为一名出色的瞭望员。随着条件改善,去年林业局为瞭望塔安装了两块太阳能基板,购置了新电瓶,郑研的晚上也有了灯光。

  “像看好自家菜园一样,

  守好这片大森林”

  大兴安岭是我国北方重要林区,在维护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森林覆盖率已达84.89%,成为资源丰富的绿色宝库,也是祖国北疆的生态屏障。

  统计显示,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火灾次数有所增加,但受害森林面积不断下降。这得益于森林防灭火预警监测体系发现早、处置快,更离不开像郑研一样的瞭望员默默坚守。

  由于林区管护工作需要,阿木尔林业局共有26座瞭望塔、52名瞭望员,几名新来的职工成了郑研的徒弟。他不仅传授瞭望的方法,也传承着对森林的情怀。

  “只要人人做到守土有责,一代接着一代干,美丽中国就一定能实现。”郑研说。

  令郑研感到欣慰的是,守好青山翠柏,也为野生动物营造了更加安全、舒适的家。记者跟随郑研上山时,遇见好几只活蹦乱跳的狍子,还看到雪地里动物们的足迹。

  “林区里野熊、狍子、野猪、雪兔越来越多,有时在公路两侧也常看到它们的身影,这是十几年前不太常见的,现在每天都能遇见。”郑研说。

  “要像看好自家菜园一样,守好这片大森林。”郑研说,守望广袤林海,守护祖国北疆,是新时代林区青年该有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