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形式主义来个思想大扫除

2021-02-24 10:41:49 来源: 瞭望 2021年第8期

  

  文 | 李广春

  艺术是生活的镜子。今年央视春晚小品《大扫除》,讲述了生活中的一件寻常小事。为迎接新厂长到来,岳副主任布置大扫除工作,仓库保管员孙师傅因刷墙由内而外开始,致使涂料不够,受到岳副主任批评教育,从对领导的坐姿、称呼、关注、鼓掌讲起,从头到尾让人忍俊不禁。最高潮处是,让没有参加大扫除的孙师傅写《为大扫除叫好》的心得体会,最后闹出个由四句套话加上养生秘籍拼凑而成的大乌龙。小品折射出的基层形式主义过程、成因、危害,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基层形式主义屡禁不止,花样不断,问题出在下面,根子通在上面,需要双向发力,共同解决。现在,上面的官僚主义风气明显好转,但下面的形式主义习惯,却难以有效根除,致使问题积重难返。尤其有几种倾向,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总想讨领导欢心,就是不怕伤了民心。小品中的孙师傅苦活脏活累活一样也没少干,岳副主任为了迎接新厂长,忙得不亦乐乎,但对到期的合同却不肯签,让孙师傅心急如焚。像这种总想讨领导欢心,不怕伤了民心的例子,生活中不乏其人其事。

  现在一些基层的小头头整天想着讨领导欢喜。比如,社区本来是为居民服务的,现在却成为领导参观的景点,竖了各种牌子的功能室,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台账,挂着各种人物参观的照片,整天迎来送往,乐此不疲。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垃圾分类处理、关心空巢老人等事,却总也提不起精神。他们的想法很现实,领导高兴,自己就有机会高升,至于社区居民的感受就无关紧要了。

  总想画蛇添足出新,就是不肯务实出力。小品中厂门口的小鱼池本来蛮好,但岳副主任为体现创新,不惜出资改造成音乐喷泉,幸好被新厂长及时叫停。类似想把鱼池改成音乐喷泉的,又何止岳副主任一人?比如有些小集镇主干道,不顾实际美化,今天换个大树,明天加个亭子,后天又添个雕塑,但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却乏人问津,脏乱差的顽症至今犹存。在有些基层干部看来,大费力气的出新,能带来直观的美感,而背街小巷的管理费时费力,还不易取得成效,更关键的是领导看不见,做了讨不到好处。于是画蛇添足的出新层出不穷,为民解难的实际工作总有人拈轻怕重。

  总想全程留痕免责,就是不想解难尽责。小品中要求每个人都写《为大扫除叫好》,还非得说大家自发的,可谓是全程留痕的极端体现。一个简单的大扫除,有必要让全体人员都写心得体会吗?这种荒唐之事绝非个案。比如,挂钩结对帮扶,着重在帮助困难户解难题,却硬生生地变成了生活秀。拎壶油、捧袋米、送上慰问金,拍成照片,存档备查,至于贫困户如何通过帮扶断穷根,却没多少人考虑。一些帮扶工作,年初有通知,中间有拍照,年终有总结,一环不少,有案可查,但就是不解决实际问题。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解决问题,只想着明哲保身,怕工作不力被查,有了全程留痕的台账,就有了免责的护身符。

  这些林林总总的形式主义,生活中司空见惯,工作中习以为常。基层同志对此满腹怨言,却又不得不照此办理。明知口是心非做了没用,还得装模作样完成任务;深知危害甚大,还不敢不应付了事。基层同志因这种害人不浅的形式主义,深陷“内卷化”泥沼而难以自拔,整天忙得连轴转却没有成功感,空耗了情感和精力,换来的却是一地鸡毛。能不能从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干点正事,关键在个人能否把思想这个总开关拧紧,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问题,有清醒的认识。

  上述形式主义的产生,根本原因在于把人民利益、人民立场、人民所盼抛诸脑后,往往眼中盯着领导,心中想着自己,脑中盘算的是如何讨领导欢心。总之一句话,是私心杂念作怪。干干净净迎新年,年前各家都已掸尘大扫除,把家里搞干净敞亮了,但我们的思想呢,是不是也该来个大扫除,把形式主义扫进垃圾箱?(作者为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