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发展新阶段,管理工具箱如何升级?
➤在推进对标世界一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中央企业应把对标管理理念引入全面预算管理,探索实践对标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升级全面预算管理内涵
文 | 黄锋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已经发布实施10年,全面预算管理在中央企业已实现全覆盖,有力提升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工具,其职能已经从单一的计划发展到兼具战略、控制、考核等综合管理职能,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力的必备管理工具。为中央企业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实现,防范经营风险,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以制造业为例,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一些企业遭遇了行业产能过剩、产品供大于求、价格大幅下跌等困难,不仅对经营预算的实现造成挑战,而且对现金流产生冲击。最终在市场大浪淘沙中存活下来的企业,多是通过严格预算管理,严格实施经营预算和资金预算的企业,在乱云飞渡中保持发展定力,保障企业战略规划目标实现,渡过了难关。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免会发生波动,关键要学会用时间换空间,先渡过难关,再抓住市场机遇谋发展。这就需要一切以保现金流安全为中心开展经营活动,将经营预算和资金预算有机贯穿起来,测算不同生产布局、营销模式下现金流变化情况,选择现金流最优化的生产布局和营销模式。
从这个层面来看,企业扭转被动局面,不仅靠正确的战略规划方向,而且靠预算管理保证经营目标风险可控,从而实现经营战略目标。
应该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步伐加快,中央企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加大,部分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再加上中央企业一般规模较大,业务形态繁杂,给实施统一的全面预算管理带来了难度。从目前部分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施结果来看,存在四方面问题,体现为四个不够:预算编制操作性不强;预算执行刚性不足;预算结果运行不充分;预算实施面不广等。
以建筑企业项目预算管理为例,由于施工周期较长,原材料价格变化大,实现预算管理客观上存在较大难度。但是,难度越大,越是说明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越是凸显预算管理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实现、防范经营风险的不可替代。
当前中央企业正在推进对标世界一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央企业要坚持把对标管理理念引入全面预算管理,探索实践对标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有机结合。
一是强化各类定额、标准的制订工作,通过收集整理各类对标数据,将企业的历史标准、行业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相结合,明确成本费用、科技投入、资产效率等经营指标的管理定额和标准,并纳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体系。
二是广泛开展预算目标对标工作,在深入分析研判市场形势的基础上,充分参考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的情况,制定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预算目标。
三是强化预算管控的对标工作,加强对可控成本费用的对标管理,实现降本增效,提高盈利空间;加强对应收账款、存货、现金流量、投资回报等指标的对标管理,不断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
四是积极推行与优秀企业的对标管理,选取国际、国内同行领先企业作为预算标杆,通过持续不断的对标推动企业做强做优,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作者单位:晶日金刚石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