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好乡村振兴“二重奏”

2021-03-31 16:03:09 来源: 瞭望 2021年第13期

  

  文 | 李广春

 

  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三农”问题,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让蓝图变现实,使要求变行动,为发展支实招?新近出版的《瞭望》新闻周刊,从5个方面用万字雄文进行了立体式透视、鸟瞰式展望、案例式剖析,读罢受益匪浅,感慨万千。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弹好“二重奏”。

  输血帮扶与造血自强并举。脱贫攻坚伟大胜利来之不易,巩固成果责无旁贷,过渡期内政策不变、班子不散、力度不减、要求不松,继续输血帮扶,是增强乡村振兴造血功能的坚实基础。输血不可少,自强才能强。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在产业脱贫的基础上,以精准的村庄规划接续乡村振兴,以细分的产业规划提升主导产业水平,发展的导向意义值得借鉴。振兴产业,才能振兴乡村,是专题系列报道给出的明确答案。仰天求人,不如低头求己。从提振精气神入手,做好产业振兴开篇文章,加快城乡融合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中移风易俗,在富裕中涵养文明,在融合中有效治理,在共同富裕中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才是乡村振兴造血功能不断增强的理性思路。

  产业培植与人才培养互补。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关键在人才。专题报道聚焦乡村振兴中的人从哪里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才如何发挥作用等根本问题深入采访。村医后继无人的担忧、吸引农村青年回归的建议、不同类别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的调整、帮扶队伍结构的优化、农村干部素质的提高,等等,既有现实的忧思,也有实践的探索,更有弥足珍贵的锐见。聚焦人才谈乡村振兴,说到了点子上,抓到了麻筋上。一拳打得百拳开,只要人才这个活水源头打开,制约乡村振兴的心不齐、事难办、发展慢等问题,又何尝不能迎刃而解?实践证明,乡村振兴需要管理、技术、生产、经营各方面人才。只有牢牢抓住人才这个根本,培养使用好人才,产业培植等工作才会有坚实基础。

  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互动。产业为先,人才为本,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主题在专题报道中得到了充分彰显。通过一个个市场主体唱主角的鲜活案例,探究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无论是“一码贵州APP”“雷山电商APP”,还是泥屯镇的清风良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无论是下洼镇的“社区工厂车间”,还是“千县万镇24小时达”的普惠物流,做实产业拥抱网络,打造品牌增收致富,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宝。随之而来的高品质生活,更是乡村振兴绕不过去的重点。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拓展,路通、水通、电通、网通,闭塞的偏远山村因此与大千世界互联互通。项目在启动,产业在孵化,致富在路上,但医疗、教育、养老等事关高品质生活的公共服务建设,还需要长期的发展。唯有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持续为民办实事,才能确保乡村振兴大业功到自然成。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脱贫攻坚的胜利是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将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协同动作。“以购代捐”的扶贫产业逐步退出市场,以质取胜的有根产业开始崭露头角。通过乡村旅游载体,将文化活化展示、农副产品就地销售,乡村风景变为发展“钱景”。能人下乡,青年回乡,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化互联网变量为产业振兴的增量,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业态。统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着力体制机制创新,致力人才培养使用,努力让农民过上更好的日子,需要加大投入,优化投向,注重投放,在实践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成熟机制。乡村治理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衡量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打造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让有资源的能变现,有想法的有办法,有困难的能化解,有发展的受保护,通过一个个微观主体活力的释放,汇聚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让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发力,共谱乡村振兴新篇章。

  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开启,高质量发展的大戏正在上演,“二重奏”的美妙乐章给人信心,给人力量,给人智慧,这正是这组专题报道的价值之所在。(作者为扬州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