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精致城市走出幸福路

2021-05-25 10:20:11 来源: 瞭望 2021年第21期

  

  ➤通过一个个具体问题的排查、整改、落实,城市不仅从“脸面上”看是眉清目秀、光鲜亮丽,“脖子后面”的灰也清洗干净

  ➤充分将“德、法、信”融为一体,将无形的内心约束转化为有形的行为规范,有效破解社会问题“靠法律惩戒成本高、靠道德约束力度弱”的困局

  文 | 中共山东省威海市委书记 张海波

  

  近年来,山东威海推行以政治(党建)引领、自治基础、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信治激励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六治一网”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加快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走出一条沿海城市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特色之路。2020年威海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获评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社会治安满意度测评位列全省第一名,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威海湾    威海市委宣传部供图

  精准破难群众“忧心”变“舒心”

  当前,群众诉求日益多元,很多还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难度大。威海从物业管理、房产办证、纠纷化解等这些容易让群众忧心的事情入手,精准治理城市居民“身边的烦恼”。

  物业管理是城市社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威海,全市物业服务类投诉曾一度位列热线投诉前三位。针对这一痛点,威海市探索创新“红色物业”模式,建立“市物业行业党委—区市行业党总支—物业企业党组织”三级组织架构,将党建引领贯穿始终,把党组织触角从社区下沉到城市小区、街巷、楼栋,辐射到户、到人。同时,推行社区、物业企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面健全市、县、镇三级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起“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和“物业管理+执法”联动机制,从体制机制上创新突破业委会组建履职和维修资金统筹使用两大关键问题,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2020年涉及物业的投诉率历史性下降到0.4%,缴费率从68%上升至87.2%。

  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曾经的威海充满“成长的烦恼”:不动产权证办理难、闲置项目和“半拉子”工程处置难、低效闲置用地盘活难、城市建设管理服务不精致不文明、群众不满意。为解决这些问题,威海奏响了精准化解的“四部曲”:启动中心城区低效用地规划整治工作,对40处、1.9万亩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的城镇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再开发;整合优化12345政务服务热线、城管数字平台、“六治一网”网格员系统等平台运行机制,快速高效解决1284个城市管理服务中不精致、不文明、群众不满意的问题;闲置项目和“半拉子”工程处置盘活行动完成219个。特别是房产证办证难问题,是老百姓的一块心病,留下诸多信访隐患。威海成立了解决城市建设领域矛盾纠纷问题领导小组,采取“办证、办税”两线并行方式,开展“走进社区、巡回办证”便民服务,将办证大厅下沉到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证领证,累计解决约15.3万套房屋办证难问题。

  精细治理城市有“面子”更有“里子”

  威海始终把城市作为一个没有边界的“大景区”来打造,从顶层设计入手,研究制定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条例和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把“精致城市建设”上升到法律层面的地级市。通过一个个具体问题的排查、整改、落实,城市不仅从“脸面上”看是眉清目秀、光鲜亮丽,“脖子后面”的灰也清洗干净。

  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威海发挥新技术优势,实施海陆空综合治理,把深入推进智能互联、精确管控作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精致城市的重要抓手和支撑,着力打造立体、智慧、创新的全域治理体系。

  威海是海洋渔业大市,有国内捕捞渔船4325艘、专业远洋渔船361艘,渔业人口35万余人,涉海治理任务艰巨。任何涉海问题都不是孤立的,根源都在陆上,最终解决还是要靠海上、陆上共同用力。威海全面打好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专项治理组合拳,成立由两名分管副市长牵头的执法和管控2个工作专班,着力斩断非法捕捞生产、船载终端服务、船员非法招募组织等5大非法利益链,有效净化和规范海洋生产环境秩序。

  威海很早就成立国内首个正式列编的无人机警务航空大队,将无人机视频指挥通信系统融入公安LTE专网,建立19项无人机接处警、信访维稳等常态化合成作战机制,围绕服务乡村振兴、农村环境整治、近海环境秩序维护、安全生产与应急救援等重大任务形成5大类、33项政务航空应用计划,全方位服务精致城市建设。

  精妙引导信用加减释放效能

  威海自2012年开始培育发展信用体系,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信用示范城市,2019年以来坚持全区域创建、全社会覆盖、全场景应用的原则,实施“信用五进”工程,信用体系已覆盖到全市所有机关事业单位、登记市场主体和适规常住人口,城市信用监测综合指数稳居全国地级市前列,信用治理正在加快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软环境,释放出越来越显著的治理效能。

  威海下辖的荣成市2012年在全国县级市率先启动信用体系建设,连续9年不断完善提升,成为信用建设“县级范本”。威海及时总结推广荣成经验,在所辖区市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搭建以“一网、三库”为核心的公共信用平台,已全面覆盖各区市,归集数据2.45亿条,涵盖全部常住人口和市场主体,并通过“信用威海”网站及手机APP实现一站式实时查询。荣成市综合信用指数位居375个县级市第一。

  开展信用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信用五进”工程,发挥信用在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社会治理上的重要作用。党政机关带头讲诚信、用信用。威海市委市政府年初对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作出公开承诺,年中组织评议问效,年底对账考核评价。广大市场主体强化契约精神。在22个行业管理部门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实现与市、县两级相关部门942台电脑终端的信息共享和奖惩联动。2019年以来累计发布红黑名单2.56万条,累计实施联合奖励4125个、联合惩戒1712个,2980多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退出黑名单。打造“信财银保”融资服务平台,将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转化为可抵押、可变现的“优质资产”,已发放“信用”贷款1088笔、63亿元。广大市民愈发重视个人诚信。18岁以上居民都有了自己的“海贝分”,556个加分项、1492个扣分项的评价标准及一系列奖惩措施,引导社会崇善向上。

  以“信用+”推动重点领域创新突破,营造“知信、守信、用信”良好氛围。推行“信用+便民服务”,创建红色信用银行、信用超市、信用商业联盟、积分存折等2610处(种)应用场景,出台66项“信易贷”“信易游”“信易购”等市级信用惠民措施和493项县级、3944项镇级信用激励政策,设立信用基金6230余万元,对达到积分条件的市民实行奖励优惠。推行“信用+志愿服务”,以信用积分为激励,带动志愿服务呈现爆发式增长,每4个人中就有1个志愿者,活跃度保持在53%以上。推行“信用+社会治理”,充分将“德、法、信”融为一体,将无形的内心约束转化为有形的行为规范,有效破解社会问题“靠法律惩戒成本高、靠道德约束力度弱”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