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扛起责任和使命,推动中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
➤学校到县级及以下基础教育领域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是过去5年平均数的2倍
➤通过多种教育帮扶形式打通区域人才发展的“神经末梢”,增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造血”功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敢于跳出区域固有的教育布局窠臼,勇当基础教育生态的“开山人”,创建打造一批贯彻新理念、新机制的标杆学校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赵琬微
2022年,是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作为中国近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曾涌现出李大钊、鲁迅、梁启超等一代文化名师,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爱国进步的优秀学子,成为国家民族的骄傲。
北师大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践行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推动建设高水平、均衡化教育服务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接班人。
教育科技创新 助力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实践
《瞭望》:当下我国教育发展步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阶段,在“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上,北师大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程建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大目标。作为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排头兵,北师大有责任、有能力扛起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旗帜。通过培养一批好老师,办好一批好学校,着力加强教育引领,努力在促进均衡上下功夫,在发展充分上做文章,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13年,北师大牵头成立了高等师范院校基础教育工作研究会。目前,研究会共有40所高校理事单位,充分发挥高师院校教育科研和实践综合优势,为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发挥理论指导作用。同时,学校启动“凝智计划”,加强对教育发展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和对重大现实问题、突出矛盾的对策性研究,为国家教育政策制定与执行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持。
近年来,北师大已初步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平台。比如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于2020年3月获批成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另外,学校还成立了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旨在用互联网+的思路助力教育深化综合改革。
《瞭望》: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启。你如何理解从教育扶贫到教育振兴?北师大又如何推进这种转变与跨越?
程建平:教育扶贫是致力于改善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相对滞后的教育环境、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重在“扶智”。教育振兴是缩小南北地区、东西地区、城乡之间、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在教育质量、教育标准、教育成效方面的差距,重在“提质”。从教育扶贫到教育振兴,是从“扶智”到“提质”的跨越。
北师大有效探索从“输血”到“造血”,从“扶智”到“提质”的帮扶模式。2018年,学校与青海省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帮助青海师大实现新发展新跨越。以青海师大为切入,为青海全省培养和输送高素质师资,打造高原民族地区现代化基础教育发展新模式。同时,北师大与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建了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在教育、水资源、生态、地理、环境等领域开展科研合作……此外,北师大附属中学承担起对口帮扶青海师大多所附属学校的任务,在教育教学、师资培训、教学研究、中高考改革等方面支持各附校高质量发展。北师大教育基金会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筹建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玉树实验学校。
2019年,在教育部大力支持下,由北师大牵头,为凉山教育“补短板、强弱项”。北师大联合10余所高校与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达成对口支援协议:积极援派干部到帮扶院校挂职,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专项课题研究,建立师资培训实践基地,选派专家开设选修课,选派优秀本科生顶岗实习,接收学生来校访学。
2020年,北师大主动开展贵州省遵义市、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教育精准帮扶工作,在继续教育、教师培训、教育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支持。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派遣多位送教干部赴贵州省从江县中学任教,牵头完成教育部关于对口支援贵州省从江县中学教育工作的帮扶任务。
赋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
《瞭望》:北师大在教师能力提升、教育培训、继续教育上,该如何助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程建平: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和学历提升需要强有力的资源支撑。基于此,北师大积极推动教师提升和精准培训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2010年起,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
北师大作为“国培计划”重要承训单位和多项目挂靠单位,在十年的国培实践中,积累了师德、学前、中小学学科、特殊教育、中小学校长、培训管理者培训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国培计划”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发展为宗旨,为中西部农村教师提供了一个拓宽视野、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的专业发展平台,为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做了一件大好事。
2020年,北师大珠海校区成立“乡长学院”,全面启动“新时代乡村振兴领军人才——乡镇长培训工程”。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力争把北师大珠海校区乡长学院办成在全国具有影响力、标志性的公益培训品牌,形成乡镇经济可持续发展诊断与跟踪服务新生态。
《瞭望》: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提高乡村教师水平方面,北师大有哪些新经验、新举措?
程建平:北师大重点围绕支持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培养一批、输送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在招生、培养、输送到职后支持、教育质量监测诊断、奖励和公益等方面探索出我们独特的路径,推出了一套“组合拳”,统称为“强师工程”。其中包括探索师范生招生和培养改革的“志远计划”(2021年起并入“优师计划”)、强化终身支持帮扶的“启航计划”、教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以及“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和“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强师工程”设计搭建了一套全流程、闭环式、系统性的改革举措,同时在协同创新平台搭建上也取得一定突破。2020年学校依托高等师范院校基础教育工作研究会,牵头搭建了“强师在线”公益平台,拟整合600余所高师附属学校资源,向以往的贫困县教师公益开放。
“强师工程”实施以来,各项举措成效显著。2020年,学校按照“省来县去”的原则录取了147名乐教适教、信仰坚定的“志远计划”学生,为最后摘帽的52个贫困县培养优秀教师。2020年,学校面向22个中西部地区培训教师约9.85万人;以各地基础教育合作学校为支点,面向不同区域开展各类培训450次,培训师生达1.5万人次。2020年,学校到县级及以下基础教育领域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是过去5年平均数的2倍。
下一步,北师大将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的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深入服务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用北师大人扎扎实实的行动为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面向脱贫摘帽县深度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探索“线上+线下”“能力+学历”培训模式,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通过多种教育帮扶形式打通区域人才发展的“神经末梢”,增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造血”功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带动乡村地区教育质量提升,为乡村振兴持续增添动力和活力。
勇于担当中国基础教育生态的修复者和重构者
《瞭望》: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充分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方面,北师大做了哪些工作?
程建平: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压舱石”,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性工程。
把握国家教育发展现状需要切实解决区域教育发展症结,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通过开展基础教育监测,可以充分发挥教育监测“体检仪”和“听诊器”作用,为国家教育决策提供可以参考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加强基础教育监测,做好基础教育生态的“护林人”。2012年,我校牵头成立了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经教育部认定,该中心成为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建立以来,监测中心共研制了12份国家监测报告、222份省域监测结果报告、近2000份区县监测结果报告。2018年发布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是我国首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客观呈现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德智体美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等状况。
监测中心先后3次向社会发布结果报告,系统展现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状况,揭示了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问题导向的实践指导。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发挥监测中心和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这一国家高端智库的作用,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进行持续跟踪监测、评价、把脉诊断和深入研究,力求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努力发挥教育监测“问诊治病”重要作用。
《瞭望》:面对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的格局和教育质量发展不充分的现实,推动教育公平发展需如何打破区域藩篱,突破质量瓶颈?
程建平:目前,我国教育发展趋势已经从高规模增长逐渐转变到高质量增长的轨道上来,这是当前应该遵循的教育规律,也是推动区域教育质量扎实提升的题中之义。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敢于跳出区域固有的教育布局窠臼,勇当基础教育生态的“开山人”,创建打造一批贯彻新理念、新机制的标杆学校。
在全国范围,一批批学校依托北师大资源优势及辐射带动作用,积极为区域内学校或者有特殊需求学校提供智力、资源扶持。如北师大合作办学扎根革命老区的典型——2017年合作创办的庆阳附属学校,率先在甘肃省内实行了选课走班制、建设学科教室,现已成为全省新高考改革的示范样板。同时,该校还组织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累计接待10000余人次进校考察学习和跟岗实践,助推区域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为庆阳革命老区脱贫攻坚贡献了积极力量。2012年合作创办的万宁附属中学,办学5年即获评为海南省一级(甲等)学校,创造了学生低进高出的教育奇迹,先后吸引5000多名在外求学的万宁籍学子回流,一定程度上重构和修复了万宁的教育生态。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结合珠海的教育实际,托管珠海市金鼎中学、金凤小学,打破原有用人体制机制,率先在珠海高新区内实现所有在编、非编教师同工同酬的员额制教师管理改革,成为高新区公办中小学人事体制改革经验范例。
当前,北京师范大学逐渐形成以北京地区直属附校为龙头、全国多地区附属学校为支点的京师基础教育学校群。各地附属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带动区域教育环境良性发展,反哺深化教育改革,营建良好教育生态,助推国家教育体系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