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红军医院写下的诗,毛主席看了都说好
➤“在老区,人人都懂点党史。”
➤“红军军纪严明,从不拿百姓一针一线,老百姓打心底里爱着这些红军子弟兵。”
➤触摸在几代人记忆中的历史,其蕴含的精神力量直抵人心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赵雪彤 刘少卿
雨中,77岁的傅镜高守着蛟洋红军医院旧址(4月28日摄) 赵雪彤摄/本刊
蛟洋红军医院旧址(4月28日摄) 刘少卿摄/本刊
“我是赣南宁都住,真正革命到这路……总要共产到成功”——在福建省龙岩市的古田会议纪念馆,一块有着90多年历史的红色木质墙板上,留存着一首用毛笔写下的诗句,至今仍然清晰可见。
这块木质墙板来自龙岩市上杭县蛟洋村的傅氏文安公祠,墙板上的诗句简单直白,但诗中所表达的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直至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决心,哪怕在90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动容。
这块木质墙板背后的故事,被当地百姓铭记在心。
“小老表,诗写得不错”
1929年5月,鉴于赣南敌军集中、闽西腹地空虚,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决定避敌锋芒,二次入闽,开辟闽西新的割据区域。
5月20日,红四军越过汀江,向龙岩疾进。龙岩是闽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南通漳州,东接闽中,西邻粤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红军这次进军龙岩的任务,就是消灭盘踞在这一带的地方军阀陈国辉,同时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
从5月23日到6月19日,红四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先后三次攻克龙岩城。在6月19日三打龙岩城的战役中,歼灭陈国辉的全部主力,为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9年7月,毛泽东到蛟洋指导召开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他抽空来到蛟洋医院看望伤病员时,发现病房的一块墙板上写着好些毛笔字:“……心在革命不在家,谁知龙岩带了花。……总要共产到成功,我辈青年把田分。”
毛泽东边读边点头,笑呵呵地问:“这是谁写的诗啊?”找到作者后,他走到作者的病床前聊起天来。毛泽东问道:“小同志,你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啊?”
原来,这首诗的作者是来自江西宁都的“老表”姜立生,是红四军第二纵队的一名战士。在三打龙岩城的战斗中,姜立生不怕牺牲、冲锋在前,负伤后被送往位于上杭县蛟洋镇傅氏祠堂的红军医院治疗。
姜立生对毛泽东说:“我原来叫姜贤文,参加革命时,把共产主义的‘产(產)’字上下各一半拆开,改名叫做‘立生’。”
毛泽东拍了拍姜立生的肩膀,称赞这位“小老表”名字改得好、诗也写得好,并鼓励他,多多写诗宣传革命。毛泽东说:“红军就是应该像诗中所写的那样,不能因为一时生病就垂头丧气,要提起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身体固然重要,但精神支柱更是少不得!”
在毛泽东的鼓舞下,姜立生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但因伤残严重,不能再随军作战,伤愈后他回到家乡宁都继续革命,历任宁都黄陂区游击队队长、苏维埃政府主席、游击大队队长。
红军医院“比兄弟手足更好得多”
90多年过去,英烈已逝,诗篇犹存。如今,这首记录着金戈铁马烽火岁月的木墙诗珍藏在古田会议纪念馆里,成为国家一级文物。
在写下这首诗之前,姜立生在这块红色墙板上还留下了一小段情深意切的序言:“我们是红军第四军第二纵队第三支队第八大队士兵,驻扎在此数十天,多蒙蛟洋列位同志恩泽,招待我们比兄(弟)手足更好得多。”
1929年6月,为了医治在战争中负伤的红军官兵,红四军军部与闽西地方党组织在蛟洋设立了“蛟洋红军医院”,又叫闽西后方医院,是闽西规模最大、开办时间最长的红军医院之一。毛泽东对这所医院非常重视,多次前来调研,并将其写进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
追寻着诗中的描述,记者来到红四军第一所医院的旧址。讲解员傅镜高带着记者走进了那段充满革命豪情的历史。
傅镜高说,从小他就听爷爷讲红军医院的故事。当时的蛟洋仅有不到2万人,却有3000人参加了红军、地方游击队、赤卫队等红色武装。
在红军医院,蛟洋人民打心底里爱着这些红军子弟兵:村里全部男劳动力主动参加担架队,上前线运送伤病兵;妇女们则组织义务洗衣队,为红军伤兵清洗衣物;他们长期帮助红军医院挑柴送米,为伤员理发、送信、购买物品;逢年过节,还主动送肉、送蛋、送米糕慰问伤员。
1929年,傅镜高的爷爷担着两筐米糕来到红军医院。看见还冒着热气的米糕,好多伤病员都围了上来。“爷爷记得,当时一位穿着军装的女同志,在人群后边喊:‘你们要公正点,买东西要付钱,公公道道。’”
“红军军纪严明,从不拿百姓的一针一线,老百姓热爱红军子弟兵,自发积极支援革命。”傅镜高说。
在老一辈的影响下,傅镜高对这所红军医院满怀深情。如今,已经退休的他照看着红军医院旧址,为来往的游客讲述当年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
“在老区,人人都懂点党史”
触摸尘封在几代人记忆中的历史,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直抵人心。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如今,在百年党史中有着特殊意义、记录了无数红色故事的龙岩,正将这些红色基因深深注入城市发展中。
“在老区,人人都懂点党史。”古田会议纪念馆中,讲解员谢琴珍在馆藏文物前自豪地说。
担任讲解员两年多来,谢琴珍对这份工作的认识日渐深刻。她说,闽西革命老区是“红军之乡”“将军摇篮”,老区人民曾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古田,更是我们党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地方,是我军政治工作奠基的地方,是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当地不少群众对古田会议如数家珍,很多人都能脱口讲出党史故事。”
上杭县蛟洋镇的“90后”基层干部傅松英说,一批批参观者来到蛟洋探寻红色足迹,在一件件文物、一个个党史故事中,我们能生动感悟到一个历经百年沧桑的大党能够赢得民心、获得拥戴的根本之理。
随着古田会议纪念馆、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等一批场馆的成功改扩建,龙岩通过日益丰富多样的红色旅游文化活动,扩大了红色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也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从中获益。
在古田镇游客服务中心开了十多年饭店的赖茂兴说:“我家经营农家乐,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如今,镇里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发展。”
闽西山区古田镇的油菜花田中,一面面红旗飘扬,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前来体验红色文化研学之旅。
“在这里,有动人的红色故事,更有充满希望的发展故事。”古田会议纪念馆副馆长邓宇河说,革命文物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这代人有责任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