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教育公益成色

2021-07-12 14:55:15 来源: 瞭望 2021年第28期

  

谨防这些“坑” 徐骏图/本刊

  文 | 刘苗苗

  继顶格处罚校外培训机构后,近日有学校教师受到严厉警告。7月5日,北京市教委在其微信公众号通报5名中小学在职教师在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兼职取酬的处理结果,涉事教师无一例外受到警告处分,调离教学岗位。

  这种处罚力度对校内和校外培训机构之间的权力寻租形成有力威慑。想从校外培训机构取酬的个别教师、想从校内挖教师资源的校外培训机构,可以打消试探政策边界的心思,安分做好各自主业。

  一段时间以来,有些中小学老师联手校外培训机构搞利益输送,把一些本该学校讲授的内容、承担的任务外置到校外培训机构,“课内不讲课外讲”,学校课堂质量下降,学生获得感不足,学校教育和校外培训的关系本末倒置,家长付出的教育成本与日俱增,出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

  不仅如此,在学校教育和校外培训此消彼长中变强的校外培训,还引发了教育的“剧场效应”——部分学生上校外补习班抢跑,引得其他学生不得不人人都上补习班,否则一些未参加校外补习班的学生在升学赛道上可能被降维打击。这导致整个社会的教育成本、教育焦虑和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而升学竞争的排名、格局依旧。

  当前年轻人的育幼压力之一,是教育负担较重。其中就包括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投入。群众急切呼吁整治校外培训,降低教育成本。

  民有所盼,政有所应。一段时间以来,教育主管部门一边抓校外教育培训规范化,一边抓中小学课后服务试点推广,双管齐下,堵疏结合,切实让校外培训朝着正确方向发展,让教育成本、教育负担、教育焦虑降下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近来,针对校外教育培训的系列专项整顿更是广度、深度、力度空前。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召开,对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做出专项部署。接着市场监管部门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开出3650万元顶格处罚。中央编委批准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掌舵校外教育培训发展方向,防范校外教育培训出轨、出格。

  暑期来临,多地校外培训机构仍暂停营业实行整改。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国家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就在6月21日,教育部印发通知,推广部分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要求确保课后服务在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且课后服务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普遍的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北京、上海、武汉等地最近还公布筹办暑期托管班,鼓励学生在学校过暑假,进一步延伸校内课后服务。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校外培训机构纠偏了,家长焦虑减少了,学生负担降低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强化了。

  更进一步看,让学生把课后时间留在学校,还需地方和学校配套更多增量服务。特别是在如何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方面,还有很多常态化的保障需要破题。

  探索将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优势转化为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或是可行路径。校外培训机构做乙方,为校内课后服务提供多元化活动、课程等,学校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做甲方,从校外培训中择选适合的教研资源,两者同向用力,力保学校教育主阵地不偏移,教育公益性属性不改色。

  校外培训作为市场行为,天然具有市场属性。学校义务教育属于政府保障的教育行为,天然担负守护教育公益性的职能。只有让学校教育唱主角,让校外培训唱配角,把教育主导权、主动权掌握在学校手中,才是学校义务教育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