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亨新区:打造大湾区西岸创新高地
➤目前,翠亨新区拥有上市企业总部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级和省级单项冠军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188家
➤深中通道开通的第一个月内,驶入中山的车辆超过了130万辆次,这一数字相当于增加了一倍中山市民用汽车保有量。翠亨新区接待游客量达150万人次,成为中山市吸纳珠江口东岸人流的首选地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湾区脉动,势能汇聚;翠亨新区,勇立潮头。
站在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新区的核心地带,极目远眺,一幅壮丽的画卷铺陈在珠江口西岸。这里,深中通道如巨龙腾飞,连接两岸,预示着粤港澳大湾区开启新篇章。
翠亨新区,作为广东省中山市对接大湾区的重要窗口,正以其独特的地缘优势,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引擎。这里,不仅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更是大湾区西岸的创新高地。
伶仃洋畔,活力四射;新区崛起,未来已来。翠亨新区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携手深圳前海,共筑大湾区发展新格局。在这片热土上,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超过50个重点项目相继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目前,全区拥有上市企业总部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级和省级单项冠军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188家。
2024年前三季度,新区GDP达到181.46亿元,同比增长6.0%。在这里,曾经的滩涂变成了科技创新的沃土,新区正以崭新的姿态,担当起粤港澳大湾区西翼崛起的使命与责任。
翠亨新区党工委负责人表示,新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和日益提升的创新能力,正成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瞩目的焦点。
深中通道桥联珠江口东西两岸,中山翠亨新区实现半小时通达深圳前海、宝安(2024 年 6 月 17 日摄) 叶志文摄
战略定位:对标先进,打造未来产业新高地
翠亨新区被中山市赋予“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面向未来的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区、中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示范区”三个定位,正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山市创新发展的第一方阵。
在产业发展方面,翠亨新区特别强调对标深圳“20+8”产业集群的战略。新区的“4+X”产业体系中,“4”代表健康医药、新能源与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而“X”则指代未来产业。当前,翠亨新区已经聚集了中广核、华润燃气、中科富海、江波龙、康方生物等一批科创龙头企业。
在健康医药领域,翠亨新区已建成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和中山生命科学园等产业平台载体,引进了众多科研机构和产业项目。这些举措体现了新区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上的重视和扶持力度。
在新能源与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翠亨新区集聚了中广核、中科富海、明阳电气、大洋电机等一批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和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明阳现代能源高端装备科技园完成签约,有效促进新区新能源产业延链补链,为新区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提供更大支撑力。
除了聚焦生物医药和新能源领域的科技服务业,翠亨新区正着力加强新一代信息服务业领域的科创服务支撑。中山软件园(翠亨新区)已在翠亨新区揭牌运作,这将为先进制造业、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产业发展和创新提供关键的“软支撑”。
受访人士认为,翠亨新区的一系列规划和措施,不仅体现了其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积极响应,也展示了其作为中山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发展平台的决心和实力。
产业升级:从传统到现代,实现华丽转身
过去,翠亨新区的产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区积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前瞻布局新兴产业。通过引入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新区成功推动了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在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翠亨新区已建立起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翠亨新区为企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不仅吸引了众多企业落户,也激发了区内企业的创新热情。在政府的引导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如今,翠亨新区的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以生物医药为例,新区已建成多个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成为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基地。在数字经济领域,新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了多个创新平台,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
翠亨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的增长上,更体现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链的完善上。新区正逐步形成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交相辉映,共同书写着翠亨新区从传统到现代的华丽篇章。
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共筑大湾区梦想
全长约24公里的深中通道,如同一条巨龙横卧珠江口,将伶仃洋的天然屏障变为坦途。
原本从中山翠亨新区前往深圳前海有约2小时的车程,如今仅需30分钟左右便可抵达。翠亨新区与前海的距离如此之近,让人不禁感叹“翠亨比深圳很多地方离前海更近”。
中山市交通运输局的数据显示,深中通道开通的第一个月内,驶入中山的车辆超过了130万辆次,这一数字相当于增加了一倍中山市民用汽车保有量。与此同时,翠亨新区接待游客量达150万人次,成为中山市吸纳珠江口东岸人流的首选地。
新区以产业链的互补和共赢为目标,通过实施“东承”战略,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东承”战略,即东承深圳、广州的产业优势,南联珠海的桥头堡地位,翠亨新区在这一战略指导下,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业对接。
新区与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等地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产业联动、技术创新、人才交流等手段,实现了产业链的高效整合和协同发展。
在产业合作方面,翠亨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深圳、广州等地的创新资源深度融合。江波龙、新益昌、中广核、华润燃气等深圳行业领军企业已在马鞍岛设立了新的基地。在该岛的企业中,超过30%流淌着“深圳血液”。
在政策层面,翠亨新区积极借鉴深圳、广州等地的先进经验,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新区推出的多项改革举措,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透明的发展环境,全面对标深圳,依托线上线下渠道实现超230项深圳高频政务事项在翠亨新区“一站式”查询及申办,率先与宝安区合作相互投放自助终端,实现通办事项的24小时全天候便捷办理,探寻出一条深中融合、政务协同的全新路径。
翠亨新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这里,不同城市的文化、资源、产业相互交融,共同塑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创新、和谐的大湾区形象。
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
翠亨新区,作为大湾区的重要一员,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新区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构建了完善的创新体系,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在科技创新方面,翠亨新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新区内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格局。在这一格局下,新区成功孵化了一批高新技术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新区还积极打造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推广等全链条服务。例如,新建的科技创新园区,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入驻,为企业创新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创新平台的建立,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也为整个区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人才培养方面,翠亨新区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新区通过设立人才基金、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举措,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前来创新创业。同时,新区还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批聚焦科创的企业和项目已在翠亨新区聚集。中国广核集团中国南方原子能科学与技术创新中心聚焦“华龙一号”、先进四代核能技术等新型核电堆型研发和原创技术攻关,是中广核在大湾区乃至全国的重要布局;华润燃气总部基地(中山)及新兴产业科创中心项目将集合华润燃气中山公司、润智科技有限公司、学习与创新中心等重要单位,成为华润燃气业务发展与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康方湾区科技园总规划产能超过10万升,是目前国内体量最大的生物医药生产基地,将成为康方生物全球领先技术和药物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主要载体……
翠亨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多点开花、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