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 最真家庭
➤与生活的严酷直接“打过照面”的林琳一家,对于慈善公益不会用“简单的眼光”去打量。他们在爱心传递中单纯地回报社会,又“多向度”地思考和体会公益活动的接受度和感受度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荣
上海嘉定南翔镇上,有林琳一家,是“全国最美家庭”。事先知道这一家的故事里,有一段伤心的经历。去采访林琳,特地选了一个大晴天,好让好天气多少减少一点回忆带来的伤感。
林琳眼睛很亮,说话干脆,生活的“阴晴圆缺”,已经带给她理解生活的从容。面对面听林琳介绍,才知道最美家庭的“美”,是酸甜苦辣“一味都不能少”地走过来的,美是“真实具体的”。采访她,不需要专挑“大晴天”。
“全国最美家庭”林琳一家(资料照片) 受访者供图
伤心故事里的“真”
如今,林琳已可以很平静地回忆13年前对他们这个四口之家最为惨痛的“伤心故事”。从她平静的语气中,还能感受到他们经历过的那些“黑暗时刻”,那些悔恨、痛苦、忧伤、内疚的复杂情绪和不知所措、迷惘无助的深刻印痕。她的平静,是那样真实。
她说,走过来真不容易。2012年一个台风天里一场车祸,让她6岁儿子的腿严重受伤,最后只能截肢。林琳也全身上下多处受伤,卧床无法动弹好几个月。这样的肉体痛苦、心灵创伤、家庭巨变,其中有多少起起伏伏、明暗曲折、可言说与不可言说的,只有亲历过才能完全体会。
他们一家能够走过来,走到今天,林琳说,靠的是“真实”,不回避、不隐讳,不自己骗自己,让一切都充分展开,不刻意躲开任何冒出来的念头、情绪和反应。他们没有逃避,也没有故作勇敢,该痛、该哭、该笑、该叹息、该振奋,都一起经历、一起体会。由此,这一家儿女长大了,父母也成长了。
林琳的嗓音很好听,甜而不腻,干脆利落,柔中带着坚定,可亲又可信。给两个孩子念童书绘本,是她一大享受。社区里知道她有这个特长,见她照顾伤病的儿子做起全职妈妈,便邀请她参加亲子阅读活动。她明白,社区干部是好心,让她有机会走出家门,散散心,调整一下生活的节奏。
爱心传递里的“真”
自2014年起,从社区故事会开始,林琳做起亲子绘本故事的阅读指导。在线上,开设“听林琳讲故事”项目,至今已推送各类儿童书籍近百期;在线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阅读活动,十年来已有500余场,带动了亲子阅读的共读共学。2016年,林琳自筹部分资金,建立“幸福绘”绘本馆,免费对外开放,提供孩子多元阅读体验。
林琳十分关注儿童健康成长。2019年起,林琳组织开展“用智慧守护童年、以初心筑就防线”系列科普活动,致力帮助孩子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至今已服务400余名儿童和家长。在南翔镇“邻家妈妈”公益项目中,她不仅自己结对困境儿童,还组织发动38位全职妈妈共同加入公益行列。林琳还发起“爱嘉志愿服务团队”,为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提供志愿服务,为社区治理输送志愿者,为家庭亲子纠纷提供疏导服务,团队至今已有50多位志愿者。
与生活的严酷直接“打过照面”的林琳一家,对慈善公益不会用“简单的眼光”去打量。慈善公益是复杂的,其中也有一篇大大的“真实文章”要做。他们在爱心传递中单纯地回报社会,又“多向度”地思考和体会公益活动的接受度和感受度,“做好事也不能强加于人”,而是要让人自己感受到好处。
林琳讲绘本故事,从不说“应该获得怎样的启发”,只原原本本地讲故事里最朴素、本色、新鲜的内容,让小听众用本来的好奇心,生发最天真和由衷的感想。在互动中她也不简单地推送“标准答案”,不评选“最优回答”,不设定“正确结论”。在一家人艰难的历程中,她最大的心得是:一切事情只有让它充分展开,不强化也不遮蔽,才有“最优和正确”的结果。小到读绘本,也不例外。
真善美“真”是第一
林琳一家能够挺过难关,靠的是真实。一次林琳带儿子看电影,前座观众在电影放映过程中不时大声说话。儿子事后找到那几个观众,指出他们的不妥。他们非但不接受,更指着他的残腿说伤人的话。儿子没有被激怒,依然耐心地以理服人,最后那几个人诚恳地道了歉。林琳一下子感到,儿子“彻底放下了,接受了自己”,成长为“平常人”。他可以平静地设想,今后如果出国留学,假肢如何完成定期维护。他还执起画笔,创作了以南翔小笼为形象的绘本《闲不住的祥娃》,将绘本全部所得,捐给了“永宁助学”项目和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
林琳家的“小妹妹”,是学校的大队委员、“全国优秀少先队员”。她最感自豪的是成为了上海的一名“优秀建议人”,为打造社区青少年的“友好空间”提交了有理有据的人民建议。她讲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话。青少年是活跃的群体、热情的群体,有时也“惹人厌、难管束”,打造“青少年空间”,不可缺少,也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林琳的丈夫丁长华也是一个实在人。林琳记得,他刚来上海时去东方明珠游玩,捡到一大包钞票。他在那里等了几个小时。后来,失主回来了,拿到了钱,大约是焦急得失了态,面无表情匆匆一谢就走了。他并不在意,回家来还兴奋地说了半天。丁长华的热情支撑着他的工作,活跃着他的家庭,只要有时间,他一定会出现在林琳的公益活动现场,搬桌椅、拉电线、接设备,忙前忙后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有困难家庭儿童上下学需要帮助,他会乐呵呵担任“专职免费接送司机”。
2019年,林琳带头成立了上海市第一家全职妈妈妇联,更忙碌了,但依然不改实实在在的风格。她最了解全职妈妈的本领和困惑,建起了“育儿群”,大家可以一起“倒倒苦水、发发牢骚、交流经验、互相启发”。她还根据全职妈妈们作息的特有规律,在社区调研推广“妈妈岗”,挖掘小微企业内可满足灵活就业需求的“钟点岗位”,为妈妈们提供更大的成长舞台,为她们的再就业、再创业不断链接资源。
真善美,最真第一。林琳一家,是最美家庭,也是最真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