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替代加速 国产电脑渐强
➤一些国产电脑使用的芯片无法与主流软件环境直接兼容,在替代过程中需要大量转译和调优,往往会造成设备一定程度的“性能降级”,纸面测试数据远超实际场景的性能表现,甚至会出现频繁卡顿、宕机等现象。由于软件适配较弱,即使前期迁移成功,随着用户场景的增加,还是会出现大量兼容性问题
➤国产电脑“强”起来,要求国产厂商必须能够持续开展技术自主迭代,以满足不同下游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完善生态,降低用户的迁移成本,为用户提供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产品研发要紧密与市场接轨,最大程度契合用户所在行业的发展需求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近期,中国人工智能企业DeepSeek(深度求索)推出的DeepSeek-R1和DeepSeek-V3模型凭借在数学推理、代码生成、自然语言理解等领域的卓越性能引发广泛关注。然而,该企业线上服务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服务多次中断,凸显出从硬件到软件全链路自主可控安全的重要性。
保障信息技术安全可靠,关键产品自主可控势在必行。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核心组件,选对选好国产电脑,有益于提升运行效率、保障数据安全,推动信息技术自主化进程。
技术因破而立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曾长期处于“跟跑”地位,国际IT巨头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垄断了信息基础设施。
打破国际巨头的生态垄断,底层核心技术需过硬。如同盖一栋房子,地基打好,房子才能建得稳。我们引进技术的目的,是要将之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实现自主更新迭代,国产电脑等硬件才能立得稳。
芯片是电脑的核心组件,其水平高低关乎整台设备的性能表现。芯片能够独立设计、生产和迭代,是电脑自主可控的关键。
国内芯片技术研发大多采取先引进再吸收的模式。经过多年发展,国产芯片已进入自主创新阶段,呈现出x86、ARM、MIPS、Alpha等技术路线多线开花的局面,在国产电脑选型上,给予了用户更大空间。
受访专家介绍,不同技术路线在自主安全程度、持续迭代能力、生态成熟度、系统抗风险能力、落地增长力、产品实力等维度存在差异,企业选型需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综合考量。
目前,搭载华为、飞腾、龙芯、海光等国产芯片的电脑种类繁多,已基本满足“可用”需求。一位国产电脑采购者认为,采购国产电脑不仅需要底层技术自主可控,还需适应多样化业务需求,确保系统稳定高效运行,助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兼容x86的国产化技术路线,与市场主流应用适配最好,能大幅减少迁移难度和运行障碍,降低电脑产品使用门槛和替代成本。”福建省立医院党委书记曹华说。
这与当下市场的主流选择不谋而合。赛迪研究院报告显示,在全球PC/服务器市场中,x86架构占据九成以上的份额,在中国市场占比达96%以上。
电脑因适而强
我国在芯片、操作系统、整机等关键技术领域不断突破,但由于生态成熟度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技术架构需要通过异构移植才能满足使用需求。有业内人士表示,技术移植性能损失明显,系统稳定性相对较弱,会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产品差别主要体现在生态兼容上。”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邓文朴说,一些国产电脑使用的芯片无法与主流软件环境直接兼容,在替代过程中需要大量转译和调优,往往会造成设备一定程度的“性能降级”,纸面测试数据远超实际场景的性能表现,甚至会出现频繁卡顿、宕机等现象。由于软件适配较弱,即使前期迁移成功,随着用户场景的增加,还是会出现兼容性问题。
根据市场反馈,满意度较高的国产电脑通常具备以下特征:性能可观不输国外主流、兼容性高可实现平滑替代、产品成熟度高品质过硬。
“要让国产电脑‘强’起来,真正起到自主替代加速器的作用,就必须持续开展技术迭代,以满足不同下游用户的多元性能需求;建立兼容生态并不断完善,降低用户的迁移成本,完整覆盖用户的全场景平滑替代需求;产品研发要紧密与市场接轨,最大程度契合用户所在行业的发展需求。”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吕东岭认为,这不仅是市场刚需驱动,更是国产电脑产业链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坚定自立自强、创新进取,为国家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安全奠定国产化“硬”实力。
基于海光 C86 处理器的中科可控天阔系列国产工作站应用于北京城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2024 年 9 月 12 日摄) 金洪如摄
市场因用而兴
促使国产硬件技术进入“投入-应用-回报”的正向循环,需要大规模的市场应用为其提供“试炼空间”。业内人士提出,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可以形成对创新要素和资源的集合和统筹利用,实现国产电脑产业创新“融合效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依托政策支持和市场规模优势,国产电脑应用落地正加速推进。从当前市场来看,部分产品的落地效率和应用质量得到双向提升。
在AIPC领域,联想开天推出首款国产化AI台式机,搭载海光CPU,凭借国产C86技术路线良好的兼容性和性能表现,屡次中标国家关键领域的采购项目,在党政、央国企、教育、医疗、金融等核心领域,赋能大量智能办公项目落地实践。
业内人士判断,当前国产替代正从以政策要求为导向的1.0阶段,稳步迈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2.0新阶段。与初期从“没得用”到“有得用”,实现“基本运行”相比,2.0阶段要求国产电脑从“可用”到“好用”。
“大部分国产电脑已经基本能满足日常办公所需,并在党政、教育等领域有了一定规模的应用。随着产品应用领域持续向金融、电信、电力、交通、医疗、航空航天等其他关键行业和更多国民经济行业拓展,下游用户的需求差异性随之加大,业务场景服务程度提升,使得市场对国产电脑的要求更高。”宁波市海曙区第三医院信息科科长陈华说。
在此方面,以国产C86为技术底层的电脑产品已作出有益探索,并推动国产电脑整体向自主好用发展。下一步,期待其他国产硬件厂商坚持砥砺创新,进一步打磨产品解决方案,提高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推动国产硬件在经济社会运行的各个领域实现高效应用,构建“自主可控、好用易用”的国产化信息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