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造高地的宝鸡突围
➤2024年,陕西宝鸡在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上的名次比2023年前移3位,两年内累计前移了10位
➤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开拓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领域并重,在转型升级中紧跟时代步伐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沈虹冰 张京品 李浩
转型对传统工业城市来说是一道复杂的必答题。2024年,陕西宝鸡在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上的名次比2023年前移3位,两年内累计前移了10位。
这座新中国成立后崛起的西部老工业城市,近年来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不断取得新突破:深井钻机、井下开采用大功率加热器、大型车铣复合中心等一批国之重器填补国内空白;钛产业规模居世界首位,“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爆发式增长……
在改革中转型,在转型中突破,在创新中追光。近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深入宝鸡市的工厂车间,在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前,在舞动的工业机器人手臂旁,在鲜见工人身影的自动化纺纱房里,看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不断融合,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速崛起,一幅老工业城市向新而生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老国企破浪前行
宝鸡,地处陕西西部,周秦文化发源地。这里出土的大量青铜器,讲述着这片文化厚土的古代工业文明。
而这座城市的现代工业文明,则是一部中国重大工业战略迁移的缩略史。抗战期间,一场轰轰烈烈的迁厂运动,成就了宝鸡秦宝十里铺工业区。“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宝鸡又诞生了一批中大型企业。
“秀兰,我把洗衣机给你买回来咧!啥牌子的?双欧牌的!”这段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为人知的广告语,至今仍作为时代的记忆,时不时地被人们提及。彼时,双欧牌洗衣机、长岭-阿里斯顿牌电冰箱、渭阳摩托车红遍大江南北,宝鸡制造一时风光无限。
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许多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宝鸡工厂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一些曾全国闻名的老品牌逐渐淡出人们视线,老国有企业发展遭遇困境。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寻找一条可行之路?翻阅这座老工业城市的转型“作战图”,处处可见“创新”二字。
秦川机床,我国乃至全球工业母机产品品类最多、品种最全的机床企业之一,国内规格最全、系列最多的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生产制造商。
工业机器人是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基石,而RV减速器作为其核心部件曾一度被外国企业“卡脖子”。这家1965年在宝鸡落户的重点国有企业,近年来积极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为国家重大战略装备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形成五大系列、40多种规格、140多种速比、200多个连接方式的减速器产品。
走进秦川机床的机器人RV减速器制造车间,记者看到组装好的减速器正在等待测试。
“我们的产品各项性能指标与国外竞品不相上下,价格降低了三分之一,国产RV品牌市场份额大幅提升。”陕西秦川高精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贺民安说,20世纪90年代,秦川机床就启动了减速器相关项目。“每一个成功产品的背后都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科创坚守。”
不只是减速器,这家拥有60年历史的老国企,近年在多项技术产品领域交出新答卷——
磨齿机、滚齿机、珩齿机突破工艺技术与核心功能部件自主研发技术难题,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的迫切需求。YKZ7230高效磨实现国产蜗杆砂轮磨齿机在减速器摆线轮加工中的首次推广应用,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塑料机械突破伺服电控200L三层共挤机头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为全球最大规格风电齿轮箱20兆瓦以上箱体配套铸件,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老国企重焕活力,关键在于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投入。”秦川机床工具集团党委副书记、监事会主席华斌表示,企业必须强化创新,专注于高端化、智能化,攻克关键技术,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占住市场“上风头”。
近五年,秦川机床工具集团加大研发投入,设立科技创新奖励资金,奖励优秀项目和团队;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创新平台,加速技术攻关……在科技创新“指挥棒”引导下,一系列改革措施厚积出蓬勃的发展动能。2023年,集团参与的“高档数控机床精度及其稳定性提升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秦川机床的创新破局是宝鸡这座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缩影。作为中国三大传感器生产基地之一,宝鸡市传感器产业起步早,但面临应用领域相对狭窄、技术层级偏低等困境。提升产品质量,深入钻研技术,紧跟市场需求,成为传感器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宝鸡通过积极开展传感器敏感材料、器件设计、制造工艺、封装工艺、软件算法和系统集成的联合攻关,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成果,提升了智能传感器产品市场竞争力,正在加速形成国内最大的压力传感器聚集地。
深耕传感器产业数十年的宝鸡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近3年营收平均增长25%。“以前卖单一产品,如今以新型传感器为依托,卖的是定制化整体解决方案,与市场需求贴合得更紧密,附加值也更高。”公司副总裁陈文弦说。
吉利汽车陕西宝鸡制造基地焊装厂的自动化焊接线(2025 年 2 月 26 日摄) 邹竞一摄 / 本刊
新赛道勇立潮头
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宝鸡加速入局,2024年生产新能源汽车7.5万辆,同比增长32%,创历史新高。
自2013年正式扎根宝鸡,吉利汽车便成为宝鸡市汽车产业迈入新赛道、加速转型的关键基地。踏入位于高新区的吉利汽车宝鸡智能工厂,其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加工流程令人赞叹不已。
在4.2万平方米的焊装车间里,“无人驾驶”的AGV智能搬运机器人往来穿梭,300多台工业机械臂快速挥舞,焊接、涂胶等工序一气呵成,汽车零部件被快速拼装,全流程实现自动化。在总装车间,每90秒就有一辆新车下线。
2024年,吉利汽车宝鸡制造基地产量突破20万辆,产值近20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35%。
作为宝鸡市成长最快、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宝鸡市汽车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抢抓“新能源+智能汽车”风口,不断加大新能源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产业从整车到配套全面向新能源转型。
位于宝鸡市区约40公里外的岐山县蔡家坡镇,汇集了陕汽集团、汉德车桥等主要汽车制造商,以及众多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近年来,该地区迎来了新能源智能制造转型的高速发展期。
走进陕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作业,一排排组装完成的车辆等待交付市场。
陕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许可告诉记者,2024年,陕汽商用车的新能源产品迎来爆发式增长,首次推出的明星产品智云S300新能源轻卡销量达到6493辆,同比提升412%,跃居全国新能源轻卡第一梯队。
一头是整车制造的产销两旺,一头是汽车配套产品不断延链补链强链。陕汽制造的新能源轻卡搭载的车桥,就来自“隔壁邻居”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
记者在汉德车桥宝鸡基地看到,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及智能生产线高速运转,车间里一片忙碌。
2024年,汉德车桥产值突破100亿元,销量同比增长22%,其中出口增长11%,创历史新高。汉德车桥宝鸡基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车桥生产基地之一。
如今,宝鸡汽车产业聚“链”成群的产业集群效应持续释放。宝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巨绪昌说,宝鸡已拥有13家整车及专用车生产企业,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增至300余户,形成了完整的整车、系统总成、关键零部件、配套机械加工汽车产业体系,正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在宝鸡,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不仅体现在汽车领域,一条涵盖制氢、储运、加氢以及用氢的完整氢能产业链在快速构建。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拥有80多年历史,是中国主要的油气钻采装备企业。公司曾在全球首创12000米自动化钻机等重要装备,使中国成为少数能自主研制特深井钻机、自动化钻机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公司致力于构建“氢、储、微电网”新能源产业生态,与西安交大合作成立氢能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研发高压液氢泵技术,并通过智慧能源应用场景创新,推动新能源技术向高端化、生态化、应用化发展。
透过智能屏幕,记者目睹了宝石机械在新疆吐哈油田部署的电解水制氢设备正高效运行。远在千里之外,这套设备利用当地丰富的电力资源,就地取材,将之转化为氢能,生产出环保且成本低廉的氢气。
“这套由公司自主研制的1200标方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实现了绿电制绿氢,为企业提供了新型工业原料。”宝石机械新能源分公司新能源装备事业部经理张益说。
在宝鸡,像宝石机械这样在氢能领域取得突破的企业正加速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从储存氢能的钢瓶,到运输氢能的管道,再到投入使用的氢能重卡……宝鸡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我们正在推动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策划了40多项本地科技创新项目、20多项全国技术协同创新项目,共同支撑宝鸡未来产业聚集区的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宝鸡市科技局局长景行军表示。
优势产业迭代升级
在宝鸡市长乐塬的抗战工业遗址“窑洞工厂”内,工作人员轻触电钮,一台产于1921年的“粗纱头开松机”缓缓启动,时光仿佛倒流至80多年前。那时,申新纺纱厂迁至宝鸡,为抗战贡献力量,宝鸡也因此奠定了其作为西北纺织中心的重要地位。
如今,不产棉花、化纤的宝鸡,纺织业依然经久未衰;不沿边不靠海,纺织外贸却越做越大——产自宝鸡的布料和纺织制品,远销法国、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墨西哥、沙特阿拉伯等40多个国家。
宝鸡是如何做到的?记者在纺织企业“扎堆”的眉县常兴镇找到了答案。
纱锭飞转,织机轰鸣,陕西帛宇纺织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全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一卷卷整齐码好的布匹等待出库。智能化数字管理平台上显示着每台机器的效率、温度、湿度等实时运行状态,操作员可动态优化生产计划。展厅里,一幅公司产品的出口地图上,标记着这家纺织企业的国际市场布局。
陕西帛宇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磊表示,过去排查问题需逐环节进行,现在实时记录生产数据让问题一目了然。通过智能化和数字技术改造,工人减少三分之二,产能提高一倍以上。
近年来公司先后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按照国内国际一流的标准建设生产线,完成从客户下单、生产制造到产品交付的全价值链信息化覆盖,实现提高产品质量和缩短产品交付周期的“双丰收”。
“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公司专门成立了外贸公司,深度开发海外市场。”刘磊说。2024年,陕西帛宇纺织产品总量的四成,搭乘中欧班列和海运销往全球,出口额超3000万美元。
常兴镇党委书记冯伟介绍,截至2024年,眉县常兴纺织工业园有纺织企业56户,纺织产业产值33.3亿元,已形成集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棉纱、坯布、家纺等产品销往多个国家。
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同样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以眉县常兴纺织产业的转型为例可以清晰地看到,要成功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关键在于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并着力推动产品升级换代。
以陕汽商用车为例,该企业根据各国客户需求,采取差异化策略开拓国际市场,实施“一国一车”策略,提供定制解决方案,致力于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产品销往西亚、中亚、东欧、非洲等地。2024年,海外市场销量超过3000辆。
“海外不同国家和地区需要什么,陕汽就造什么。”许可以沙特随车吊产品的推广应用为记者举例说道,在接到客户需求后,陕汽根据产品的应用场景和特点,从动力性、舒适性等11个关键维度对整车进行全方位改进与提升,成功拿下52台随车吊订单。
再以宝鸡市钛及钛合金产业为例,尽管远离钛矿,面临竞争压力,但2024年,宝鸡市钛及钛合金产业链产值增速9.7%,增加值增速25.6%;钛产品出口额20.6亿元,增长22.9%。
“产品好坏要靠市场检验。”宝鸡市重点钛材企业宝钛集团董事长王俭说,自1965年国家在宝鸡布局钛材加工以来,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企业始终将客户需求置于首位,持续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如今,宝鸡全市600余家企业镶嵌在钛产业链上,产业规模全球领先、全国第一。宝鸡钛及新材料产业集群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并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宝鸡传统优势产业之所以能够持续保持优势,还得益于“链”上发力。近年宝鸡市坚持“群长+链长”制,支持企业开展产销对接、产业链配套、产业链招商,建立产业链工作月度评比制度和企业反映问题办理制度,推动制造业“树林变森林”。
年初,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宝鸡市委书记杨广亭出席钛及钛合金产业链座谈会,与企业家讨论产业发展和政策支持。“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是长期课题。宝鸡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开拓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领域并重,在转型升级中紧跟时代步伐。”杨广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