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搭建平台打破供需壁垒-瞭望周刊社

长沙:搭建平台打破供需壁垒

2025-09-02 09:01:34 来源: 瞭望 2025年第35期

  

➤从金融服务到产业链主配协同、物流通道匹配、国企民企资源共享,近年来长沙供需对接活动不断拓宽范围,持续回应企业“急难愁盼”

➤有的龙头企业和围墙外的中小企业“不相识、没往来”,在经营压力较大时,“打破这堵围墙”尤为迫切

➤“参加供需对接活动就像‘看病’一样,银行行长面对面指出企业的融资难点并对症下药,增加了我们的发展信心。”

➤需求挖掘要更“深”。不只是“缺订单”“缺资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需求日益增加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谭剑 白田田 周楠

  

  “我们是科技型企业,缺乏抵押物,有什么合适的产品?”“专精特新贷、科技e贷等产品增信措施多样,审批时间短。”

  在湖南湘江新区,来自中国农业银行长沙麓山支行的11名客户经理,面对企业负责人的连环发问,开展“一对二”服务。这是近期举办的长沙“星商通”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精准对接会上的场景。

  当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各地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由“拼补贴”转向“拼服务”。企业需要什么?政府如何服务?在湖南长沙,内容多样、形式丰富的供需对接活动让人眼前一亮。

  长沙通过搭建“政府引导不主导、市场运作不缺位”的供需对接平台,实现供需对接活动常态化、品牌化、专业化运作,成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一招。

  聚焦企业“急难愁盼”

  作为长沙市工商联打造的品牌活动,金融服务对接会自2022年以来已举办12场,满足企业融资需求超113亿元。长沙市工商联党组书记何惠风说,供需对接活动最初从金融服务着手,主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老大难”问题,构建“政府+商会+金融机构+企业”四方合作机制。

  从金融服务到产业链主配协同、物流通道匹配、国企民企资源共享,近年来长沙供需对接活动不断拓宽范围,持续回应企业“急难愁盼”。

  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为产品找销路”成为企业刚需。长沙市宁乡市工信局局长张毅说,有的龙头企业和围墙外的中小企业“不相识、没往来”,在经营压力较大时,“打破这堵围墙”尤为迫切。

  宁乡市设立企业产销对接服务中心,不定期分产业链、集群举办对接活动。该中心工作人员手机里都有一份动态更新的企业信息台账,汇集近300家企业的基本情况。借助这个数据库,供需双方能快速配对。

  “不出海,就出局”,开拓海外市场是很多内陆企业的新课题。针对这一需求,长沙相继举办“商务领事长沙行”“跨国公司长沙行”等活动,打造“国际采购高端对接会”品牌,全面链接全球技术、资金和人才。

  “不沿边、不靠海”,出海通道不畅怎么办?长沙分别开设铁水通道和航空通道专场交流活动,帮助企业优化物流方案。2023年以来,累计600多家进出口企业参加,打通跨境贸易口岸通关等物流堵点难点100多个。

  湖南星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高空作业平台,近年来海外业务快速增长。借助供需对接平台,这家企业从去年开始通过中欧班列(长沙)发运“星邦专列”,较以往海运方式节省近一个月的运输时间。

  长沙市人民政府物流与口岸办副主任谭磊说,对于国际物流,一些参加供需对接活动的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从“不了解”到“很重视”,找到了降本增效新通道。

  精准服务形成“解题闭环”

  记者了解到,传统供需对接活动一定程度上存在信息孤岛、资源错位、响应滞后等弊端。简单把企业叫到一起开个会、讲个话,很难有吸引力和生命力,供需对接需在服务上做细做实。

  在前端,供需精准匹配。“星商通”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精准对接会举办前,长沙市工商联下发“摸底表”,汇总企业融资需求,参会银行工作人员也会提前查看相关企业营收、贷款、抵押物等信息,做到心里有数。

  “参加供需对接活动就像‘看病’一样,银行行长面对面指出企业的融资难点并对症下药,增加了我们的发展信心。”湖南省韵滋善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勋说。

  针对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有关部门还会开展定制服务。3月,一场“我为企业找订单”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在长沙经开区举行。铁建重工等企业相关负责人走进湖南雅圆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车间,在生产一线进行“多对一”交流。

  长沙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杨佳文说,自2023年以来,园区已举办40多场供需对接活动。如今,园区更加注重组织分行业、分层级、分主题的“小而美”活动,没有领导讲话环节,供需双方直奔主题,这种形式受到企业欢迎。

  在后端,服务全程跟上。何惠风说,供需对接活动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不能“戏唱完了,人就散了”。长沙将供需对接和“万名干部进万企”“政企通专线”等工作相结合,打造多部门参与的服务平台。一些供需对接活动编制“会后跟踪表”,形成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闭环。

  湖南新亚胜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LED显示屏生产企业,90%的产品销往海外。去年5月,这家企业需紧急交付6400台LED显示屏,用于欧洲杯和巴黎奥运会。通过中欧班列发货约7天后,因为换装问题在境外某口岸滞留。

  该公司国际营销中心总经理魏序芳,当时正在国外出差。这时,她想起之前参加的物流通道供需对接活动,赶紧联系物流与口岸办、贸促会。“不到24小时,物流卡点就疏通了,货物最后按时交付。”魏序芳说。

  持续迭代实现“双向奔赴”

  “供需对接助推市场双向奔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工商联主席康镇麟说,供需对接活动的重要价值在于优化营商环境、提振企业信心,让企业享受真心实意的服务,获得真金白银的效益,营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小气候。

  需求挖掘要更“深”。不只是“缺订单”“缺资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需求日益增加。

  长沙市贸促会副会长陈科举例说,出海时招引专业法律、税务人才和国际营销人才,打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之间的堵点,构建新型供应链和产业生态等,这些将成为供需对接的重要领域。

  资源整合要更“广”。在供需对接活动中,让参与方跳出本地“小圈子”,构建更多元的“朋友圈”。

  受访人士认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需要打通内外贸深度对接渠道,加强内陆地区与长三角、大湾区以及边境城市的优势互补,更广泛地盘活政府、企业、商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资源,构建共享共赢“朋友圈”。

  服务主体要更“活”。构建“企业家服务企业家”机制,打破传统单向服务模式。

  长沙支持引导十余位民营经济人士发起成立星商之声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探索“企业家服务企业家”机制。该中心轮值理事长卢路成说,这一机制打破了传统服务模式中“政府端菜、企业用餐”的单向供给局限,推动服务模式从“政府搭台”向“企业家搭台”升级,让企业服务更贴合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