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自我革命,百年大党永远风华正茂
➤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
➤作风关系着党的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
➤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屈辰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这是国旗护卫队准备升旗 兰红光摄/本刊
干“伟大的事”,靠“铁打的人”。
百年来,从建党伊始,到“进京赶考”,再到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在引领中国前行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锤炼自身,锻造“铁打的人”。
“我们今天要怎样建设我们的党?”
从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创刊发刊词中,首次提出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这一重大命题,到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的工程”,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到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持之以恒地坚持自我革命。
从革命时期查处谢步升、黄克功,到新中国成立后查处刘青山、张子善,从改革开放第一案,到新时代反腐败“打虎”“拍蝇”、刮骨疗毒,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从严治党”从来都是必答题。严明党的纪律规矩一以贯之,端正党风作风一以贯之,查处贪污腐败一以贯之,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段征程,都不仅是年轮叠加之旅,更是自我革命之行、自我升华之路。
严明纪律永葆肌体健康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
长江之畔,武汉市武昌都府堤20号,矗立着一栋二层楼的学宫式建筑。这里,是党的五大的召开地。
“1927年,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这是我们党在历史上首次设立专门的纪律检查机构,也是中央纪委的前身。”讲解员的讲述将观众拉入党的纪律建设历程。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纪律”写在旗帜上。
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对组织纪律和保密纪律作出明确规定。党的二大至六大党章,都专设“纪律”一章。其中,党的五大提出“宜重视政治纪律”,五大党章明确“严格党的纪律是全体党员及全体党部最初的最重要的义务”。从延安时期开始,党的纪律规矩逐步丰富成熟,党中央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纪律规矩。党的七大修改后的党章强调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提出“四个服从”,设置了“党的监督机关”专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发生变化,党的纪律建设工作不断强化。
1978年12月,为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搞好党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恢复重建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将“党的纪律”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分设为两章,这一体例延续至今。十四大党章将“从严治党”写入总纲,“从严治党”正式成为管党治党的总遵循和根本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加强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严明,党规党纪的笼子越扎越密,纪律作为管党治党利器的作用进一步彰显。
党的十九大把纪律建设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建设并列,将“全面从严治党”写入党章,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由此形成。
在党的纪律中,政治纪律是打头、管总的,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
“政治纪律严明,党就有团结统一、兴旺发达的基础。”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蔡志强说,党员要把“两个维护”作为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淬炼磨砺自己的政治自觉,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党中央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制度保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基础,《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等百余部党内法规先后修订、出台,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刚性约束。
“这些党内法规都蕴含着严明的纪律规矩,为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谢春涛说。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走进陕西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央大礼堂庄严肃穆,这里曾是党的七大会址。大礼堂内部按照七大会场原貌布置,墙壁的旗座上写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八个大字,向世人“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
作风关系着党的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
1949年3月,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进入繁华城市、执掌全国政权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毛泽东同志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也为在全国执政后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两个务必”提出两个月后,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三营八连进驻上海,执勤于繁华的南京路。
当时曾有人预言,上海是个大染缸,共产党的军队红着进去,不出三个月就会黑着出来。让人没料到的是,在灯红酒绿的闹市中,八连官兵住旧仓库,睡地铺,穿粗布衣服、老布袜子,人人有三件宝:草鞋、自糊信封和针线包,连队和各班排自备“三箱”:修理箱、木工箱和理发箱。
从“南京路上好八连”身上,人们看到了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艰苦奋斗的本色。
建党百年,从弘扬古田会议求真务实作风,到开展延安整风运动,再到多次在全党进行集中性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自我革命加强作风建设,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住作风建设这条主线,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从治理公款大吃大喝、旅游、送礼等奢靡之风入手,紧盯“舌尖上的浪费”“会所里的歪风”“车轮上的腐败”,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一年接着一年干,以“严”的主基调纠治“四风”,用一个个具体问题的突破,带动了作风整体转变,形成全党上下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021年5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894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1316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7300人。”这已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连续第93个月公布月报数据。
“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推进作风建设。”蔡志强说,从具体问题入手,紧盯“关键少数”,建立长效机制,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6月25日,中外媒体记者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首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被展出的一份泛黄文件吸引了目光。
“在这革命潮流仍在高涨的时候,许多投机腐败的坏分子,均会跑在革命的队伍中来……所以应该很坚决的清洗这些不良分子”。1926年8月,党中央发布《中央扩大会议通告——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反腐文件。
腐败与党的性质、宗旨水火不容。从苏区时期出台党史上第一个反腐败法令,到坚决惩处刘青山、张子善的“共和国反腐第一案”,从查处广东省海丰县原县委书记王仲的“改革开放第一案”,到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宣示“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反腐决心,百年党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决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勇毅担当。
“严惩党内腐败分子,清除腐败现象,在党内起到警戒作用,更提高了党的威信,巩固和加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旗帜鲜明反对腐败,不断完善监督制度,深入探索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的有效路径。
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顽强意志品质同腐败作斗争。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将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把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机制通过法律固定下来。
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从2012年12月到今年5月,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392人、厅局级干部2.2万人、县处级干部17万余人。
数字背后,是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的有力实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强有力的监督检查,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
从深入治理民生领域的“微腐败”,到彻底扫清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再到连根拔除涉黑涉恶的“保护伞”,仅2020年,全国就查处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2.4万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7.7万人。
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近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深化派驻机构改革,统一设立46家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129家单位,监督实效不断增强。
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主任、湘潭大学教授吴建雄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建立起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同时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把依法惩治、制度约束、教育引导结合起来,提升腐败治理效能,纯洁党的肌体。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已经走出成功治党新路。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战胜一切困难,更有能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吴建雄说,百年来,正是因为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正视问题、克服缺点,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我们党才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永葆朝气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