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共性促两链深度融合-瞭望周刊社

抓共性促两链深度融合

2024-09-10 10:35:31 来源: 瞭望 2024年第37期

  

  ➤开展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联合攻关,是共性技术平台的重要使命之一

  ➤共性技术平台提供的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市场推广等服务,有效解决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公益性和市场化失衡问题,帮助“链主”单位、龙头企业更好发挥引领作用,助力孵化培育中小企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共性技术平台通过打通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发挥磁极和虹吸效应,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快速集聚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郑昕 许祖华 林胜概

  

  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难度大、周期长,建立共性技术平台,让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结合起来,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合作,是解决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2021年3月,陕西根据产业领域发展特点和实际,提出围绕优势产业和重大前瞻技术领域搭建20家左右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三年多来,陕西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积极响应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应用技术需求,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中试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为使命,聚焦产业需求,创新体制机制,汇聚跨界研发合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水平源头技术供给,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提供了创新服务,实现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与科创团队拔节生长。

技术人员在陕西光电子先导院科技有限公司测试晶圆(2024年3月4日摄)  张博文摄 / 本刊

  瞄准共性技术痛点

  宽敞明亮的洁净车间中,身着无尘衣的西安赛富乐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富乐斯”)技术人员正在仪器前查看着参数,只见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上芯片的清洗、减薄、抛光、划片等制造全流程依序完成。

  在位于西安高新区的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北区),5000平方米的洁净厂房有约30%租用给赛富乐斯以进行大尺寸硅基Micro-LED微显示屏的研发和生产。作为AR、VR眼镜关键部件研发与生产的国内引领者,赛富乐斯在2014年研发出半极性氮化镓材料,并用时三年实现量产。

  “我们在创业初期考察了国内很多地方后决定落户西安,就是看中了陕西拥有成熟的公共平台可供租用。毕竟单价七八百万元的设备当时我们难以承受,陕西光电子先导院正好有这样的厂房、设备和智力支持。”赛富乐斯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陈辰告诉记者,借助这一共性技术平台,赛富乐斯在2017年正式上线4英寸半极性氮化镓材料,并从2018年3月开始规模生产及销售,良率达到95%以上,成为全球首家量产工业级半极性氮化镓材料的企业。

  开展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联合攻关,是共性技术平台的重要使命之一。陕西光电子先导院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陕西省光子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陕西省光子产业链“链主”单位,2015年10月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解决光子企业和高校项目在初始阶段“建不起产线、产品无法验证、产能无话语权、市场风险高”四大痛点,至今已为超过100家包括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内的客户提供了研发、中试、检测等服务,入驻企业的多项科技成果及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陕西光电子先导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晓雷告诉记者,光子领域是“快鱼吃掉慢鱼”的生态,很多进行小批量试产的客户,共性技术平台能够第一时间把数据跑出来,并根据技术人员的经验提供方向建议,帮助其实现快速迭代。

  陕西省共性技术平台以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科研成果中试、产学研协同创新为核心使命,协同相关领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实现创新资源的开放和共享,通过及时提供行业技术需求和研发活动供给,突破了一大批共性技术瓶颈。

  由陕西华秦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于2023年牵头组建的陕西省氢能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聚焦于绿氢制取、氢能储运、氢能综合应用开展全产业链共性技术研发,在当年就申请专利34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7项。

  “我们针对陕西省氢能产业的薄弱环节、技术瓶颈和发展需求,汇聚西安交通大学等平台成员的创新资源,在2023年5月实现1000Nm³/h高活性电极电解槽设备的首发。”陕西华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遥说,这标志着氢能共性技术平台在自主可控的高活性电极催化材料、高效大功率制氢装备的开发和产业化路径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走在了行业技术前端。

  贯通企业成长链路

  陕西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至2023年先进制造业总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元,其中航空、航天、新能源乘用车、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产业链或已迈入千亿大关,或正在朝着千亿级进发。

  共性技术平台提供的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市场推广等服务,有效解决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公益性和市场化失衡问题,帮助“链主”单位、龙头企业更好发挥引领作用,助力孵化培育中小企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2021年以来,数控机床产业链“链主”企业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立足陕西数控机床产业优势基础,加力国产高端工业母机创新突破,通过充分发挥“链主”单位引领示范作用,积极牵头创建省级高档数控机床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联合成员单位围绕重点领域应用需求,聚力打造“共性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加快实现我国高端工业母机产品自主可控。

  在业界看来,我国机床行业在技术层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一部分原因在于行业基础性、共性技术研究功能的弱化或消失,科研力量“碎片化”。秦川集团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高档数控机床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借助开展机床产业共性技术攻关,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由其牵头成立的陕西省数控机床产业创新联盟,吸纳上中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投融资机构、知识产权与标准服务等第三方服务机构60家自愿加入,并与近百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近年来,依托省级高档数控机床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秦川集团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基本原则,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团队共同成立成果转化项目公司,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开发的新一代双主轴数控蜗杆砂轮磨齿机磨削齿形误差仅1.5微米,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孵化的3家科创企业,全面发力高端数控机床,明确重点领域的高端应用需求,聚力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通过深度融合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传感技术,率先在业界推出第一代五款智能机床产品,实现加工效率较普通数控机床提高20%以上,推动了高档工业母机的自主化进程。

  同样,在陕西省具有较深厚科研基础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领域,由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及多家企业组成的陕西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组建了“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团队,至今已孵化出30余家企业,部分企业初具规模、估值过亿。2022年,这一平台获批陕西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和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提供各项服务。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在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南区的一侧,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的唐晶量子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研发和生产项目即将完成。在拥有自主产线之前,西安唐晶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在2018年3月入驻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借助其提供的600平方米洁净空间、厂务设备及其他人力、技术支持,仅用5个月便完成了建立MOCVD产线的出样品过程。

  如今,唐晶量子是国内知名的大尺寸外延片供应商,解决了国产VCSEL外延片对进口的高度依赖,在光电芯片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唐晶量子最初是我们的服务企业,现在变成了供应商,对我们平台的研发实力和品牌力产生了‘反哺’,也补强了陕西光子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张晓雷说。

  “行业龙头和中小企业都对共性技术服务有非常现实的需求。共性技术平台通过打通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发挥磁极和虹吸效应,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快速集聚。”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刚表示。

  “以前我们是四处出差找客户,现在是不少企业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陕西光电子先导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军红告诉记者,共性技术平台不仅是专业技术的服务平台,也为客户做产品、创市场提供支持,打通从产品研发到市场化批量供货的完整链条,从而吸引更多光子产业各类创新主体落户陕西。

  此外,通过筑巢引凤,共性技术平台吸引了一大批海外与省外高端人才到陕西创业,并为产业链的延链、强链、补链培养了大批人才。陕西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通过柔性引进十余名海归人才,在服务平台的同时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打造的“树芯”计划人才培训品牌,在2023年举办5场实习实训活动,3场“大讲堂”,共计6800人次接受培训,有效推动了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的产教融合。

  陕西省科技厅厅长姜建春表示,陕西在共性技术平台建设过程中,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优化整合创新资源,引导创新要素更多投向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下一步,陕西还将以技术攻关为中心,提高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校的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和产业化能力,承担行业技术标准、行业公益性服务,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促进人才双向交流,最大化地释放平台效应,使共性技术平台进一步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